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0部分

別說壓到五十步再開火了,控鶴衛先鋒騎兵還在八九十步外的時候,義軍炮手就紛紛沉不住氣了,一個人開炮之後,便連鎖反應帶動了一整片。結果衝鋒過程中控鶴衛死於霰彈炮擊的只有區區百餘人,基本無損於大局。義軍的弓箭算是火力投放最多的一類遠端兵器,可惜因為控鶴衛人馬全部重甲,弓箭造成的殺傷更是比火炮都不如。起效最多的便該是兩翼各一千多柄神臂弓了,這玩意的弩箭強勁無比,而且可以根據敵人的情況選用不同的弩箭——一般按照吳越兵制,每名神臂弓手一袋弩箭三十根,可以配五根三稜鋼錐箭頭的利矢,專門用於殺傷重甲敵兵。

“殺!!”一陣山呼海嘯地轟鳴,宋人騎兵暴虐強橫地撞上了對面靠著竹製長矛和白蠟杆十文字槍結陣的義軍。接戰之前控鶴衛士卒紛紛把陌刀和馬槊舞動得如同風車一般,砸斷或磕飛數根刺來的長兵器,軍官們則用連珠箭射殺當面之敵開啟缺口後衝進去用朴刀亂砍。幾乎一瞬之間就在軍陣上轟開了一些口子。義軍配屬的少數擲彈兵越過兩軍廝殺的肉搏線往敵後丟出了最後一輪手雷,可惜騎兵的陣型不比步兵,戰馬之間的間隙非常大,這個年代的手雷引信時間又無法定得很精確,投擲前還要靠火絨點燃引線,而沒有發射摩擦藥可用,對於轉瞬而過的騎兵自然效果不佳——當然了,一旦兩軍撞在一起之後,如果不怕誤傷自己人還是可以往靠近人堆交界線的地方丟手雷的,只是那樣玉石俱焚的誤傷就定然不少了。

控鶴衛騎卒武藝精湛,衝殺之時的衝擊力也是非同凡響,然雙拳終究難敵四手。尤其是鐵騎以高速衝擊時形成的慣性,不僅對於被撞擊者會造成筋斷骨折血肉成泥的效果,對於撞擊者本身的反作用力同樣劇烈無比。在跑四十碼到五十碼衝刺的戰馬上,縱然是鋼鐵鎧甲撞上木棍槍桿,一樣有鈍器猛擊的效果。只見不過一盞茶的時間,衝在最前面第一排的控鶴衛騎兵便倒下了將近一半,雖然他們每一個人倒下前都能帶走約摸三四條義軍的性命,但是北宋多年國力精煉的這百戰精銳顯然不是用來和這些剛剛從農民軍中靠自然法則篩選出來的新丁換命的。

所幸,這樣的換命並不用持續多久,前排騎卒紛紛倒下的同時,義軍陣中被捅出了數十道細小的的狹口,長槍陣勢在這些缺口處被突破,隨後宋軍後續人馬便配合默契地刁鑽殺入這些缺口,迅猛地砍殺起來。義軍士兵本來就應變之能頗為遜色,打打按部就班地順風仗固然沒問題,遇到突變時便變陣乏力。只有與宋軍騎兵直接接戰計程車卒試圖回身側擊,而大部分人根本無法及時轉向。長矛不易騰挪,被殺到近身之後更是難以與武藝高強的敵人對敵。

鴛鴦陣這種東西,最大的難度便是多武器兵種的周密配合,那是一種需要長期訓練才能玩的東西,以這些農民軍出身計程車兵來說,自然玩不了吳越精兵玩過的鴛鴦陣。如今,缺乏兵種見配合應變之能的劣勢便一下子體現了出來,讓義軍在控鶴衛強橫地攻勢下砍瓜切菜一樣被從突破口撕爛。控鶴衛僅僅付出了一開始接敵時破口戰死的三四百騎,後面的交換比便一下子縮減了下來,發展到了幾乎宋兵死傷一人就可以換掉義軍十餘人的程度。

“衝啊!前面旗陣下便是賊首王小波,斬殺王小波者賞千金!”一股雷霆震怒一般的嘶吼惡狠狠地爆發出來,幾股龍牙一般深入的宋軍騎兵居然在人堆中砍瓜切菜地提速了起來,悍不畏死地試圖徹底扎穿義軍的陣線。

對面的王小波口中發苦,目眥欲裂,他不是貪生怕死之輩,雖然如今已經領了一軍與敵血戰,但是他的內心幾乎還是當年那個苦大仇深的旁戶私商那般彪悍,連連指揮手下反撲未果,王小波一咬牙一跺腳,下令說:“擲彈手上前,往宋人衝突進來的缺口投彈!”

“將軍不可啊!周遭都是兄弟們擠作一堆,手雷砸過去只怕死傷的自己人還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