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王朝的殘黨。
最後的結果是,唐朝與阿拔斯王朝統治的*帝國之間發生了一場大規模武力衝突。之所以只此一回,是因為隨後唐朝發生安史之亂,導致皇帝不得不逃離長安這樣史無前例的危機,當然無暇顧及西域。
而在阿拔斯王朝一方,對立派的倭馬亞王朝的哈里發仍然活躍於伊比利亞半島,隨時可能捲土重來。所以,明知唐朝因安史之亂大傷元氣,也不敢乘機長驅直入進攻東方。
這唯一的一場戰役即751年的怛邏斯之戰。
唐軍在這場戰役中動員的兵力是三萬人。作為一場邊境衝突,必須說是相當大的規模。但也算不上傾力相爭的決戰,不過是邊境衝突中稍具規模的一場區域性戰爭而已。
從唐代的記載來看,關於這場戰役也沒有引人注目的記錄。儘管如此,怛邏斯之戰仍然具有重大意義。從唐朝皇帝到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還有實際參加戰鬥的將士們,都沒有也不可能意識到它的意義。
這個意義直接說來就是,因為這場戰役,中國發明的造紙術被傳到了西方。
戰役的結果是,從屬於唐軍的突厥系葛邏祿部族投靠阿拔斯軍,最後以唐朝戰敗告終。
被阿拔斯軍俘虜的唐軍士兵中,有幾個濾紙工匠。他們被帶到撒馬爾罕和巴格達,造紙術由此傳向西方。
紙張本身應當很早就傳入了西方,但製作方法一直是個謎。這個謎被解開之後,*地區開始大量造紙。這在文化史上的意義之重大,應該說是無法估量的。較之絲綢傳入併成為上層社會的高階衣料,造紙術的傳播顯然是更為深遠的文化交流。
說到怛邏斯之戰,就不能不提及唐朝將軍高仙芝。
唐朝將軍高仙芝並非漢人,而是高麗人。高麗國在668年被唐朝與新羅的聯軍所滅,因為高麗人抵抗不斷,唐朝只好採取非常措施,把高麗居民遷移到別處。三萬八千二百戶高麗居民被迫轉移至未開墾的荒原地帶,史書中有“留其貧弱者守安東”的記載,也就是說只把無力抵抗的人留在當地。
依照唐朝的規矩,降服的高麗王以及貴族分別被授予官職。高麗王被任命為司平太常伯,相當於後來的工部尚書(負責工程建設的大臣)。
高麗亡國是高仙芝出生之前的事,是在他祖父和曾祖父的時代,而他應當是因身強體壯而未被允許留在故鄉的高麗人的子孫。有人說高仙芝出身於王族,但正史所記載的高仙芝傳記中並無這樣的說法。如果真是王族,正史中一定會有所記錄。我想他一定是默默無聞但身強體壯的庶民的子孫。
高仙芝的父親高舍雞是個身經百戰的軍人,駐守於河西(甘肅西部)。據記載高仙芝“與父同班”,想必從年輕時就開始了軍隊生活,後來父子倆又一同進入安西都護府下屬的軍隊。當時唐朝的安西都護府已從高昌遷到了龜茲。
高仙芝因父親的軍功,年僅二十餘歲就被任命為遊擊將軍。官職為從五品下,相對其年齡來說,是個不低的級別。大概是多得父親之力吧。
十 怛邏斯之戰與造紙術的西傳(13)
天寶六年(747),高仙芝被授予安西副都護的官職,率領一萬步騎翻越帕米爾高原,與吐蕃(西藏)交戰。
在現在的克什米爾以北的吉爾吉特有一個叫小勃律的小國。小勃律曾順服唐朝,後來因吐蕃拉攏,遂與唐朝斷絕了關係。吐蕃王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小勃律王。
小勃律雖是小國,但在它的國土以西有二十多個中亞細亞國家,這些國家向唐朝進貢時都要經過小勃律。由於通道受阻,以往諸國送往唐朝的貢品都轉而流向吐蕃。
這樣的狀態持續了二十多年,其間唐玄宗三次派出遠征軍進攻吐蕃,均未成功。
高仙芝從龜茲出發,經過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