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有多惡劣。一路上偶爾順著漢水邊走,漢水的洶湧讓陳琳心中昏暗,這往日清澈可飲的漢水如今卻是這副猙獰的模樣,使人害怕。靠近上庸,陸陸續續開始見到村落,陳林一看村落的房屋,頓時大怒,只見這些房子粗陋異常,幾乎勉強不使雨水落下,四面風吹不止,幾個穿著破破爛爛的人,看似是一家子人,因為寒冷畏畏縮縮的抱在一起,聚成團取暖。
陳林怒了,上庸的縣令就是這樣對待百姓的嗎,這裡絲毫看不出一絲的水災痕跡,百姓都這樣,那要是西城那邊又怎麼樣。陳林總是聽說自己治下如何繁華百姓如何富足,就這樣的繁華這樣的富足嗎?陳林打馬跑過去,身後是近百鐵騎。陳林一靠近這家人,家人就發現了陳林一夥,在漢中境內百姓已經不懼怕漢中計程車兵了。家中一名長者應是家長,急忙起來,見陳林衣著雖然樸實無華,但是卻是一身上好的料子,身後騎兵個個威武,頭上的斗笠不讓雨淋著,卻也全身淋透,卻不見有任何一個人有任何的動作,整整齊齊的立在馬上不發一語。老者就知道陳林乃是當官的,不小的官,老者急忙給陳林請安:“大人,快進來,莫要淋壞了。”言語中沒有絲毫的苦澀,似乎全然不在乎家中的苦寒。
陳林大為奇怪,問道:“老人家,汝等這家中也太貧苦了吧,家中可有田地,可是此地官吏欺壓老人家了?”說著說著,陳林止不住的一嘴怒氣,還以為是本地縣令不幹好事呢,卻見老者無奈的笑了笑,指著另一頭,說道:“大人誤會了,老朽不是這本地人,乃是西城人,此處也不是老朽居所。此地村落還要往裡走三百步才能看到,這不過是村落的外圍……”
老者一一道來,卻是一番感人的故事。原來這老人家是西城的百姓,大水襲來後,被上庸與西城的縣令安排逃出西城,一路上雖然艱苦,可總算是沒有捱餓,這種逃難的日子老者經歷多了,可是沿途有糧食吃的逃難可從來沒有過。老者一家五口人,走了十幾天才到上庸縣,全家平安,同來的還有近兩萬這樣的人。上庸縣令犯難了,糧食暫時有得吃,可是這麼多人往哪放啊。不料正在三位縣令犯難的時候,上庸、房陵兩縣的不少本地百姓紛紛主公站出來表示願意在本村幫助蓋一些簡單的住所,解納這些流民。百姓的請願給縣令想出了一條好計策,於是這數萬的百姓就這樣被一一分派到各處安頓。這老者一家就是這樣來到這樣的,來到這個村子之後本村的青壯都冒雨幫著搭了這個簡單的棚子,一家人不至於淋雨。縣令還規定三天送一次糧食過來,本村的百姓還給老者送過一塊肥肉,一家人含淚不止,這日子過得實在,這場大水突然沒有那麼可怕了。老者說道:“雨停了,一家子又回去西城,那幾畝良田一年下來就不愁吃穿了。”如今家徒四壁的老者竟然臉上還有一些笑意。
陳林震驚了,也感動了,好,本地的縣令做得好,百姓的教化也做得好,看來這位縣令不僅無過還有功。老者的笑臉就是一種信念,一種對漢中的信任和歸屬,只要百姓都有這種信念,再大的旱災水災都不是。漢中上下努力了這麼多年,得到了百姓這份真心的支援和信賴,值了,陳林好想大聲的對那些戰死沙場的人說一句,值了。
這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陳林只覺得心中寬慰,又有一絲自責,又有一點感動,為了這樣的百姓,幹什麼都行。陳林站起來重重的對老者低頭一納:“老人家,本太守感謝爾等。”說完一轉身徑直上馬往上庸去了。
老者:“太守?太守?啊,大人。”說著含淚衝雨中遠去的陳林跪下大喊。這樣的惡劣天氣,太守大人親自來三縣了,就說嗎,太守從來沒有忘記我們這些老百姓的。
第二十五章:災民
漢初平二年十一月(公元191年),大漢西部爆發大水,百姓流離失所百萬之眾,無數饑民失去家園之後成群結隊的流浪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