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年(658)顯慶三年5月遷安西都護府於龜茲。6月遣程名振、薛仁貴攻高句麗。9月廢書算律學。11月許敬宗任檢校中書令。是年褚遂良卒(596-658)。尉遲恭卒〔585-658)。
己未年(659)顯慶四年6月詔改《氏族志》為《姓氏錄》,升後族為第一,餘悉以官品高下為準。7月殺長孫無忌,大官僚貴族集團分子多被削爵貶官。以李義府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9月詔以石、米、史等十國置州縣府百二十七。是年李延壽上所撰南北史。蘇敬等編成《唐修本草》五十三卷。
庚申年(660)顯慶五年3月發神丘道軍攻百濟。8月蘇定方等攻佔百濟,以其地分置熊津等五都督府。10月皇后武則天決百司奏本。
辛酉年(661)顯慶六年(二月改元龍朔)5月命蘇定方等率軍再攻高句麗。6月以吐火羅、波斯等十六國都城置都督府,並隸安西都護府。是年波斯為大食所侵,卑路斯來投。
壬戌年(662)龍朔二年正月東都初置國子監。立波斯都督卑路斯為波斯王。2月改百官名。3月鄭仁泰等敗鐵勒於天山,九姓乃定。4月復置律、書、算三學。7月唐軍劉仁願破百濟於熊津。12月蘇海政殺興昔亡可汗,突厥諸部有離心。
癸亥年(663)龍朔三年正月鄭仁泰擊鐵勒盡平之。2月移燕然都護府於回紇部落,改名為瀚海都護府;其舊瀚海都護府,移置雲中古城,改名雲中都護府。4月下李義府獄,除名,流雋州。5月鄭仁泰等分屯涼、鄯備吐蕃。吐蕃發兵擊吐谷渾,大破之。吐谷渾可汗曷缽帥數千帳請徙居內地。9月唐軍孫仁師、劉仁軌滅平百濟,並敗倭兵於白江。
甲子年(664)麟德元年正月改雲中都督府為單于大都護府。2月僧玄奘卒(604?-664)。12月殺上官儀(608?-664),政權悉歸武則天,天下稱“二聖”。
乙丑年(665)麟德二年5月頒行李淳風所造《麟德歷》。10月高句麗王高藏遣子聘唐。是年歲大稔,米鬥五錢,麰麥不列子市。時太僕有馬七十萬匹。廢陝西銅冶四十八。呂才卒(600—665)
丙寅年(666)乾封元年正月高宗至泰山封禪,至曲阜祀孔子,至亳州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4月還京師。5月鑄乾封泉寶錢。6月高句麗泉蓋蘇文死,諸子分爭。10月命李績為遼東行軍大總管以徵高句麗。是年令狐德棻卒(583-666)。
丁卯年(667)乾封二年正月罷乾封寶錢,復行開元通寶錢。2月生羌十二州為吐蕃所破。3月李績拔高句麗十六城,薛仁貴破金山,拔三城。是年祿東贊卒。
戊辰年(668)乾封三年/總章元年2月薛仁貴拔扶余城,扶余川中四十餘城皆下。9月唐軍陷平壤,高句麗王降。凡下城百七十,戶六十九萬七千。置安東都護府於平壤,薛仁貴任安東都護。是年京師及山東、江、淮早飢。
己巳年(669)總章二年5月徙高句麗民三萬餘戶於江淮以南及山南、京西。7月冀州大雨,毀屋一萬四千三百九十區,害田四千四百九十六頃。8月改瀚海都護府為安北都護府。9月大風海溢,漂永嘉、安固六千餘家。11月發九州人夫轉運太原倉粟入京。12月定銓注法。李績卒(594-669)。
庚午年(670)總章三年/咸亨元年正月於遼東地置州縣。4月吐蕃入侵吐谷渾,唐將薛仁貴擊之。7月吐蕃大敗唐軍,吐谷渾盡沒,餘眾內遷靈州。12月詔前改官名復舊。是年天下四十餘州旱及霜蟲,百姓飢乏,詔令任往諸州逐食,仍轉江南租米賑給。獅子國遣使來唐。
辛未年(671)咸亨二年7月高侃破高句麗餘眾於安市城。是年義淨浮海赴印度。
壬申年(672)咸亨三年正月昆明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