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的時候,這個家庭的開支就更加緊張了。陸斌記得那個時候,她有一次去拜訪這位老上海隊的隊友。“那一次真是讓人印象深刻,因為大方剛從菜場買了一條魚回來,”她回憶說,“她把魚最好的中段給了姚明,頭給了自己的父親,尾巴給了丈夫。自己什麼也沒剩下。”
第二章 被摒棄的童年(5)
許多年後,大方把兒子的茁壯成長歸功給了國家的政策。“身體裡的遺傳基因,讓他長得非常高,”她說,“因為中國實行了獨生子女政策,他有比我們小時候更好的營養。”只是那個時候,大方一直要為兒子的下一頓從哪裡來犯愁,不知什麼時候家人能夠不再為這個煩心。姚明小時候一直體弱多病,因為身體一直在長,導致他營養跟不上。大方是個非常自強的人,所以不會去尋求幫助,但她的很多朋友在為她奔走求助。
與此同時,這個家庭得到了其他好心人的幫助。為了長身體,姚明住在爺爺奶奶身邊,他能受到比較穩定的照顧,還能吃到更多的食物。一次,大姚在火車上和一個在上海牛奶廠工作的人聊天。當他提到配給他家的牛奶定額卡,只能滿足自己正在長身體的兒子一半的需要時,這個牛奶廠的人答應給大姚提供幫助。以後幾年,他給姚家提供了一張額外的定額卡,於是姚明終於能夠得到滿足他成長需要的鈣了。
1984年9月12日姚明四歲生日那天上海《新民晚報》的一個記者和攝影師來到姚家作一個特別報道。大方和大姚被認為是中國最高的夫妻,記者想看一下他們備受期待的婚姻的結晶。記者在一篇混進了神秘的宿命感的文章裡,描述這個男孩他們稱他為“小胖子”——在這個物質短缺的國家這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充滿讚美之意的暱稱了——從午睡中醒來,似乎不太高興,一直悶悶不樂,直到他的父親遞過來一個籃球。“爸爸,帶我去打籃球!”小姚明叫道,他的父親同意了。在文章旁配的照片上,大姚和滿臉笑容的四歲的兒子在樓房後的空地上玩著籃球。
關於姚明的傳說一直伴隨著他的成長。七歲時,他已經有1米50,超過高安路小學其他所有的學生,他的老師稱他是“鶴立雞群”。每個人都認為他會成為一個籃球運動員,即使這個顯得笨拙的孩子——按照一篇駁斥這種幻想的文章所說——幾乎沒有對這項運動顯示出任何興趣或者天賦。一天,在一次校運動會上,同學推選他代表班級參加一個罰籃比賽。姚明走上罰球線的時候,所有的男孩女孩們都在為他加油,可當他投出一個“三不沾”的時候,大家都安靜了下來。當下一個男孩將球投進的時候,他更加感覺羞愧了。“我丟了很大的臉。”姚明回憶這件醜事的時候說。
不同尋常的身高是一柄雙刃劍。姚明很樂意被當做一個成年人,“我可以騎著父親的腳踏車上街而沒人來管我。”他帶著顯而易見的滿足感回憶說。但是他的身高也會引來別人的注意和指指點點,偶爾,還有拳頭。在小學時有一天,班級裡喜歡惹事的孩子打了姚明,他想挑戰一下學校裡最高大的孩子。姚明和父親一樣好脾氣而且很害羞,他就站在那裡沒有回擊。那個沒有得逞的小子居然跑到姚明的父母那裡,倒打一耙說他們的兒子以大欺小,夫婦倆相信了。“因為姚明太高了,我們認為一定是兒子欺負別的孩子,”大方回憶說,“他回家後我們狠狠批評了他,並要他向那個孩子道歉。”當他們最後發現事情真相時,大方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兒子的性格。“每一個認識姚明的人都會告訴我同一件事:‘你的孩子太單純太老實了。他長大後別人會利用這一點的。’”
大方決定專心致力於擔當兒子的主要保護人。姚明八歲時長到了1米70,他成為一個籃球運動員的潛能實在是太大了,以至於沒人能夠忽視。1988年,大方兩個從在南京西路651號時就認識的老朋友,為了能把姚明召進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