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84章 陳圓圓的演出

一、重農抑商。

古代王朝生產力有限,糧食不足,如果大力鼓勵民間商人從商,就會天下大亂。

為什麼?

商業難道不好嗎?

21世紀的中學生都知道商業是好的啊!

當然好!

那個中學生飯的那麼飽,他當然知道商業是好的。

如果他連飯都吃不飽,他的國家大多數人見到商人投機取巧賺得盆滿缽滿,大多數是不是都想發財,都去從商了?

那原本能一天還能吃一碗飯,後來一天只能吃半碗飯了!

所以啊,重農抑商的政策,它是根據時代的生產力來制定的。

那為什麼之前的朝代就不禁海?

因為唐宋的廣東、福建是很落後的地方,是發配犯人的地方,那裡就算把海岸線再給它拉伸個上千裡,那裡也翻不出浪花來。

但經歷了南宋以後,就不同了,南方大力發展,稍不注意就成氣候了。

那為什麼南宋不在乎糧食危機而大力扶持商業呢?

因為南宋版圖小啊,需要養活的人沒有那麼多,而且南宋佔據了秦淮以南,這些地方都特麼是產量的大糧倉!

那第二點是什麼?

二、到了唐代以後,中國王朝都在做一件事:守內虛外!

什麼是守內虛外?

就是防備內部不受控勢力的崛起,用各種政策弱化地方的勢力。

宋朝如此,明朝中後期也一樣如此。

否則地方壯大,就容易出現唐中後期的地方藩鎮格局。

而無論是大明的禁海,還是日本的禁海政策,都是從這些方面去出發的。

作為穿越者的張凡,對皇權與地方的博弈,他自然是非常清楚的。

一旦開海,商業發達,民間必然會崛起一股新勢力。

早在張居正時代的隆慶開關,民間許多商人和地主都希望朝廷變得小政府,對地方不要橫加干涉。

現在這些商人手裡有錢了,當然更加膨脹了。

崇禎將駱養性叫過來,讓他派人盯著那輛馬車,主要是盯著那些箱子,盯著它們的去處。

到了下午三點的時候,駱養性回來了。

他帶回來了訊息:“公子,他們去的是明月樓,明月樓是上海最大的酒樓。”

“沒有再去別處了?”

“沒有了,兒郎們都還在那裡看著。”

“這明月樓背後的老闆是誰?”

“是顧臺碩。”

“顧臺碩?”崇禎有些意外,“顧秉謙的兒子,天啟年間內閣中書舍人?”

“沒錯,是啊。”駱養性小聲說道,“當年南直隸叛亂,就有人舉報顧家和那些亂黨有牽連,不過後來有人說是誣告,顧秉謙當時又死在了崑山,國朝事務繁多,舉報的人也就不了了之了。”

“哦,這個顧臺碩現在在上海做什麼買賣?”

“主要是從事海貿。”

崇禎看了看前面的上海,說道:“走,咱們進城吧。”

自從火器走私案後,上海對民間火器的管控極其嚴格。

所有入城的人,都必須搜身。

上海治安司的人一天二十四小時日夜巡邏,凡是抓到有私藏火器的,不用審問,直接扔到監獄裡。

短短几個月,按察司審理的所有跟火器有關的案件都是死刑。

在這樣的嚴查之下,別說火器了,路人若是攜帶一把菜刀,也要被抓到治安處去喝茶。

而且官方還四處懸賞,凡是舉報有管制刀具、火器火藥的,皆有賞。

在重賞之下,咱們上海的市民朋友們,充分地展示出了他們密切關注國家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