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之戰,以明軍全面勝利告終。
荷蘭人在這場戰役中,死亡2678人,被俘虜3795人。
幾乎東印度公司在東方海域的絕大部分軍事力量都被摧毀了。
唯一還剩下的是荷蘭人在爪哇建立的巴達維亞城的留守軍隊。
但人數也不多了。
科恩將荷蘭在這一帶的一大半兵力全部抽調到了馬六甲。
至於其他的荷蘭人,都是行駛在東西方航道上的商人。
在佔領馬六甲後,為了站穩根基,孫傳庭立刻召見了這裡的一大批漢人。
他向這裡的漢人傳達了朝廷的意思。
朝廷什麼意思?
當然是在馬六甲設定一個省!
而且是直隸省!
而管理省需要的是官員,官員當然都用漢人,要不然還用土著不成?
大方向就是這麼定的。
這下漢人們心中有數了,好日子終於來了。
眼看,崇禎十三年就要結束了。
在十二月底的時候,李巖開始給皇帝彙報今年國營商社的總營收。
首先,海外的總流水統計下來是8000萬兩。
沒錯,是8000萬兩!
但那時海外的,例如扶桑、朝鮮、呂宋島、安南省。
當然,這不是淨收入,是流水。
淨利潤是大約2000萬兩。
國營商社對內的貿易流水高達15億!
沒錯,這個數值已經飆漲到15億兩(大約975億元)!
不過這也是流水,淨利潤大概在3000萬兩。
內大陸的利潤明顯比對海外的更低,這也是朝廷定出來的惠民政策。
北京製造局製造的大多數是民生商品,穩定民生物價是國營商社的責任,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雖然朝廷的商社營收似乎不算高。
但作為治理一個國家,賬不能這麼算。
無論的對外貿易,還是對內貿易,國營商社的崛起,都可以拉動地方私人商社的興起。
民間商業隨之興起,意味著商業稅的增多,意味著就業人數的增多,意味著社會上商品種類的增多。
商品種類的增多,才是最重要的!
它可以抗通脹!
為什麼?
這還用問為什麼?
朝廷印紙幣下去,如果社會上生產商品不變,甚至產品萎縮,就意味著貨幣貶值!
這是最簡單的經濟學邏輯。
所以啊,國營商社,不僅僅是賺錢這麼簡單,它是引導商業的,是擴充社會產能的,對抗通脹的。
今年的農業稅還是一層不變的2000萬兩,但是商業稅,從今年開始,突然增長到3000萬兩了,這也說明了商業正在快速增長!
這更能說明,皇帝在上海和廈門殺人,並沒有對商業影響太大。
針對這一點,社科院還專門出了一份報告:只有時代的商人,沒有商人的時代。
意思是,商人不具備主導時代的能力,商人能賺錢,是時代賦予的,換成別的商人,商業一樣會繁華。
大勢所趨,朝廷的新政制造了大勢,商人不過是吃了新政的紅利。
這片報告在近期登上了大明日報、北京快報、南京快報、上海快報、廈門快報等等報刊頭條。
非常犀利地指出了商人的角色和朝廷的關係。
變相地敲打商人不要膨脹,老老實實規規矩矩跟著朝廷,有肉吃,如果越界,上海前收復劉慧文就是下場!
據陳子龍彙報,今年的銀行總收入也達到了700萬兩。
這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