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宗卻看出了端倪,皇帝明顯非常喜歡顧炎武,此時商議鄭芝龍的事情,將顧炎武留在這裡,看來是要栽培顧炎武。
崇禎將鄭芝龍的捷報給顧炎武也看了,後者站在一邊,沒有插話。
孫承宗接著剛才皇帝的問話,他說道:“陛下,老臣以為,鄭芝龍畢竟是海寇投靠朝廷,鄭芝龍本人深受皇恩浩蕩,對朝廷忠心不假,但他下面的人,一個個都是常年在海上刀口舔血的,桀驁不馴,若是現在全部編制到海軍總府衙門麾下管制,天武軍與東南水師必然生出間隙。”
崇禎點了點頭,顯然是贊同孫承宗的看法。
孫承宗繼續道:“鄭芝龍不遵皇命,雖然有罪,但也不能以罪論處,否則剛立大功,又受責罰,人心晃動,於局面不利。”
“老臣認為,先調鄭芝龍極其家人回北京,再讓海軍總府衙門給李性忠一道軍令,讓他以朝廷的名義,征討紅夷人。”
崇禎越聽越滿意,孫承宗果然是孫承宗,句句都說到點上。
為何要先征討紅夷人?
因為矛盾要儘量往外轉移,不要把矛盾扔到內部了。
一旦矛盾扔到內部,天武軍就會與鄭芝龍的人發生摩擦,到時候朝廷要如何處置,就是個難題了。
畢竟鄭芝龍現在有大功在身。
既然鄭芝龍不願意殺荷蘭人,乾脆就讓天武軍以朝廷的名義去執行。
待平定荷蘭人後,再回頭來整頓東南海域也不遲。
崇禎的思路基本上也是如此。
這是眼下處理這個局面最好、也是最穩妥的手段。
崇禎點了點頭笑道:“愛卿深得朕意,那就按照這般來,就由軍委會給海軍總府發敕令,秘密籌備攻打紅夷人之事,至於還需要多少戰船,就聽李性忠和袁可立的吧,咱們就不干預前線了,提供資源即可。”
孫承宗道:“陛下聖明。”
崇禎又道:“顧炎武。”
“臣在。”
“你有什麼想說的?”
顧炎武道:“陛下,微臣資質尚且,不敢多言,但陛下問及,微臣獻醜。”
“臣年少在江南也有聽聞,東南沿海商人出海,需向鄭一官繳納錢兩才可通行,當然,鄭一官的戰船的確為他們提供了海上的庇護,免受海寇侵擾。”
“但微臣認為,此時當為朝廷之責,陛下銳意開海,朝廷海軍自有庇護大明商人出海之責任,而商人亦有義務向朝廷繳納出海商稅。”
“如此看來,鄭一官是代朝廷在收稅,而進入了私人口袋,此乃問題之根本。”
顧炎武三言兩語便切中問題之要害根本,讓崇禎和孫承宗都頗為欣賞。
崇禎道:“那你有何建議?”
“學生愚鈍,暫無良策。”
崇禎道:“方才孫大人也說了,朝廷可先敕令討伐紅夷人,驅逐外敵。”
“至於後面,朕以為,朝廷當立《大明海洋法》、《大明海軍法》、《大明海關法》等諸多律法,以大道行之,解東南之局。”
“記住,朝廷對外,行大道,弘正氣,朝廷正,則國正!國正,則民正!國家自然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