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平復了一下內心的怒火,繼續道:“這事誰能頂得住?朝廷在泉州港有海軍,鄭家也絕不會任由這樣的事發生。”
為了活命,最好的辦法就是說服崇禎加入進來,郭懷義連忙說道:“楊六爺和楊七爺就是鄭家的人,他們可是泉州呼風喚雨的大人物,這件事有他們,絕不會出任何事,而且在福建省,誰不給鄭家面子?”
鄭芝龍:臥槽您大爺!
郭懷義一臉期待:“好漢,如何,好漢,這是絕對賺錢的機會,咱們一起合作。”
崇禎道:“楊六爺和楊七爺逃到哪裡去了你知道麼?”
“他們自然是回了泉州府的白礁港。”
崇禎大袖一揮:“那就勞煩你跟我們走一趟泉州了!”
郭懷義愣了一下,沒有反應過來,已經被人拖了下去,他高喊道:“好漢,好漢饒命啊……”
隨後,崇禎直接向泉州趕去。
閻應元道:“公子,這龍巖縣郭家養私兵,又在地方上大肆開採鐵礦,必然也是如王志一般強徵百姓,我們就這樣一走了之麼?”
崇禎道:“解決一個郭家,並不能解決問題,在福建省還有許多個郭家。”
“公子的意思是直接去泉州問罪鄭家?”
崇禎也不正面作答,只是道:“你可知為何南方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這一路看來,利害全繫於鄭家。”
“解決鄭家,並不能徹底解福建的局面。”崇禎搖了搖頭,“福建省今日之局面,絕非一個鄭家造成的。”
閻應元似懂非懂:“還請公子明示。”
“你想想,我們現在解決掉鄭家,假如鄭家不存在了,地方上就沒有郭家了麼,沒有王家了麼?”
“卑職明白了,公子的意思是,地方吏治不作為,若欲解決問題,當行朝廷法度,安萬民之心。”
“如何行朝廷之法度?”崇禎又問起來,“朝廷法度三令五申,福建、江西依然如此,為何順天府能安寧?”
崇禎這問題看似問了一句廢話,但實際上道理往往都在最淺顯的表面。
這種很容易被忽視。
閻應元發現和皇帝說話,真的是一件極其費腦的事,皇帝的各種問題,總是問得非常飄忽。
有時候有些問題看似簡單,但絕對不簡單。
如何行朝廷之法度?
這個問題,其實已經上升到治國平天下的水平了。
但具體又隱射到順天府和福建省的對比中,所以,回答則必須具象化,而不是如朝堂那樣提出大的理論。
所以,這個問題,的確難倒了閻應元。
“卑職愚鈍。”
“順天府沒有郭家和王家,是因為崇禎二年,京衛軍在土改的時候,殺了一批地主,法度嚴明,無人再敢如此。”
“為何福建省敢如此,因為天高皇帝遠。”
“你可知天高皇帝遠意味著什麼?”
閻應元不敢接話了,因為他知道,答案很簡單,天高皇帝遠意味著朝廷管不了,地方上當然就放飛自我。
但是,他如果說了這個答案,皇帝又會立刻問道:那如何解決天高皇帝遠的問題?
這才是根本。
你要說朝廷沒有派人下來麼?
當然有!
廉政督察府的人,按察司的人,甚至還有錦衣衛潛伏在民間。
但為何還有像現在這樣的情況發生?
一個原因:大明朝太大了!
那到底如何解決?
答案很簡單:多修路!
從長遠來看,這是個社會學問題。
“天高皇帝遠,意味著朝廷放再多人下來,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