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大明內部不安。
可局面就是隨著遼東之戰的勝利,來了一個驚天逆轉。
這話又是從何說起呢?
這不是喀喇沁部發生了整編,親建奴的萬丹偉徵上臺了麼?
怎麼就發生驚天逆轉了?
所以,整盤棋的關鍵點就在遼東嘛!
崇禎和皇太極這兩個人,都是下整盤棋的人。
既然是整盤棋,那自然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了。
棋盤上的棋子看起來是一個個個體,但每死一個,都對整盤棋有巨大的影響。
具體怎麼解釋呢?
如果按照皇太極的計劃,這個時候,萬丹偉徵既然成功佔領元上都城,控制了喀喇沁部核心地帶,那必然會乘勢大舉出兵,絕不止多爾袞那8000精銳。
這一招是對已知勝局的進一步鞏固,確保完全佔領那片陣地,只要兵法合格的人,都懂其中原理。
但因為遼河之戰的大敗,現在皇太極不可能再抽調出大量的精銳橫跨草原而來。
為什麼?
一是必須留守精銳守住遼東和瀋陽,如果再抽調,說不定袁崇煥和孫傳庭就按捺不住要渡過遼河去瀋陽城下面點火炮玩了。
到時候瀋陽空虛,拿什麼擋住明軍的火炮?恐怕到時候皇太極是真的要原地爆炸了。
二是遼河的一場大敗,皇太極內部已經稍微平息的矛盾,會再次爆發,打擊漢人的聲音會在內部抬頭,這與皇太極的整體戰略是相沖突的,他必須留著自己的親衛兵來穩住局面,同時也沒有底氣在發動戰爭了。
所以,即便現在萬丹偉徵聯合多爾袞發動了這場政變,遼東的皇太極也只能在一邊乾瞪眼,啥也做不了了。
所以啊,多爾袞不會有後續的援軍。
整盤棋,現在的主動權其實在崇禎手中。
他立刻給張之極寫了一封密信,密信的內容很簡單:切斷元上都一切糧食來源,堤防多爾袞突襲。
與此同時,崇禎公開給朵顏衛的阿蘇特部臺吉下了一道聖旨,闡明瞭萬丹偉徵的罪名,並且呼籲蒙古各部聯合起來,討伐萬丹偉徵,為固魯思齊布報仇。
這兩手一出,萬丹偉徵至少掉了半條命,城破只是時間問題。
一旦如此,多爾袞是不可能留著和萬丹偉徵一起送死的,他會找個機會出城突圍而去,最好的方式就是正面和明軍打一場野戰。
而一旦朵顏衛其他部族被崇禎呼籲起來,北邊的局勢基本也就大勢已定了。
什麼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