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84章 出兵西域!

明末的地球恰逢小冰河時期,各方的資源其實都比較吃緊。

崇禎十五年的極端天氣,明顯就是小冰河時期的體現。

紫禁城內暖洋洋的,柳如是在一邊彙報著:“今年的煤炭開採總量60億斤。”

60億斤聽起來很嚇人,但實際上均攤到個人身上就很少了。

最新一次的人口普查,大明朝已經有25億人,60億斤攤下去,每人25斤煤。

還不算火車這種大量消耗煤的交通工具。

不過,崇禎也並不太擔心這一次的寒冷。

畢竟現在的糧食是真的充足,北京城的糧價已經降到03兩每石。

酒業的大發展就說明了糧食供給量的充足。

而且隨著南洋被大範圍控制下來,對大陸糧食供給量還在持續增加。

並且,隨著火車以及火車線沿途糧食囤積點的建立,朝廷對糧食在各省的配給能力有了飛躍的提升。

當年顧炎武規劃出來的那一套火車糧食配點體系,明顯在現在起了作用。

只要有吃的,取暖這種事,在保證這樣的煤炭供應量後,其他的民間自己也能想辦法了吧。

柳如是又說了一件事,一下子就讓崇禎心頭緊張起來。

“民間一件做工稍微好一點的棉襖,現在賣到了10兩銀子!”

10兩銀子!

“是有人惡意在抬高價格?”

“不是,是棉襖的供給的確太少了。”

“不應該,我朝並不算太缺棉花,南方各省都有種植,棉衣的普及已經不錯了。”

崇禎有些疑惑起來。

棉花的確在明朝開始普及,中後期一些平民都有棉衣穿。

而經歷了這些年的新政,輕工紡織業大力發展,棉衣應該更便宜才對。

柳如是遲疑了一下,說道:“臣去做了一個小調查,調查的範圍主要在大興縣和海淀新區,有棉衣穿的人的確很多,但大部分人穿的棉衣,棉含量並不多,是屬於很便宜的那種。”

“少部分加厚的棉衣,價格非常昂貴,而達官顯貴則熱衷於穿貂皮大衣,尤其是最近兩年,從關外進來的貂皮數量再劇增。”

“普通百姓的禦寒,還是有些困難的。”

她有補充道:“當然,這是北京。”

她的意思很簡單,陛下,這裡是北京,物資生活條件都很好。

其他地方可能能穿得起好一點的棉衣的就更少了。

柳如是依然很貼切地補充著:“臣也去北京製造局做過調查,不是紡織效率不高,是原材料匱乏。”

棉花匱乏!

“有些私人商社已經開始斷供便宜的棉衣,只做貴的,然後高價賣給有錢人,這樣他們可以節約時間,且賣更多錢,利潤更高。”

你看,這就是私人商社的商業行為。

你要對這種行為進行道德審判嗎?

倒也不至於,因為商業本身如此,一切是利益驅動。

你總不能規定,商人不許生產加厚的棉衣吧?

那樣的話,他們會生產棉量很少的棉衣,多賣幾件。

你總不能直接規定每件的含棉量吧?

這就完全是百分百計劃經濟了,商人們為了賺錢,依然可以動手腳。

到頭來,問題沒有解決,一切白搭。

所以這個時候,國營商社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朝廷可以直接指定國營商社的行為,來平衡市場需求。

柳如是繼續說道:“國營商社的幾個織造廠的棉含量還是合格的,價格也適中,不過由於棉花漲價,國營商社的利潤比往年薄了許多。”

“這些都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