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皇帝現在親自跑到南方是為了什麼?
當然是去清江督造船廠!
別看皇帝很大方的給了鄭芝龍一個國姓爺的賜封,但這已經說明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什麼問題?
大明朝的海軍實力太弱,以至於皇帝居然要用國姓爺的名號,來拉攏一個海盜。
並非他張凡心胸狹隘,而是鄭芝龍的勢力孤懸海外,影響實在太大,一旦哪一天他撂擔子不幹了,後患無窮。
海上那些人可都是隻認鄭芝龍而不認朝廷的。
你想想啊,出征安南已經在佈局了,到時候安南打下來了,糧食卻無法海運到杭州、登萊,而是要走陸路,多麻煩,成本多高?
西南本身多山,交通不發達,走海運是最好的辦法。
如果朝廷不能真正控制東南海域,中原就無法與安南建立有效的運輸體系,即便打下來了,糧食要運回來也是個大問題。
所以,現在對於崇禎來說,最大的問題是清江督造船廠,是海軍的裝備問題。
只有控制在自己手中的海軍,還是真正的海軍,別人家裡的私軍,那是定時炸彈。
不過這一番蜜棗給完後,鄭芝龍回去想必也是更加賣命了,必然會與周可言不相往來。
不僅如此,為了向朝堂上下證明自己的清白,還會派人去搜查周可言的下落,不抓住周可言誓不罷休。
這正是崇禎要的效果。
其實走大運河會更加便捷,但是為了安全起見,崇禎並不打算用船。
船這東西,萬一有人在裡面放火藥怎麼辦?
自己雖然是皇帝,可也是肉體凡胎啊,被火藥一炸,即便沒有炸死,船沉了也就玩完了。
走陸路是最保險的。
崇禎帶的京衛軍都是清一色的騎兵,各個驍勇善戰,裝備精良,一般的劫匪想要圍堵偷襲,都是找死。
九月的秋風吹過華北平原,捲起漫天的落木,天地間充滿了蕭瑟氣息。
雖然沒有乘船走京杭大運河,不過也是一路沿著河岸而行。
進入山東地界之後,崇禎時不時便能在大運河上看到一艘艘河船從南方駛來,運載著糧食和貨品。
這些糧食和貨品大多數是到通州,卸下來,然後在北京城售賣。
現在北京城在擴建,人口數量在增加,廢除賤籍後的許多無田無錢的人,為了討生活去北京城幹苦力,幫人搬貨。
消費的需求也在增加,需要的糧食和貨品自然也就不斷增加。
這原本是好事,可在崇禎看來,這卻並不是一件好事。
為什麼這麼說?
京杭大運河是貫穿南北的一條大河流,在歷史上,屬於明清漕運重中之重。
僅僅大明朝,在京杭大運河上就安排了漕運人手12萬,專門運輸官府所需物資。
而京杭大運河可以說是大明朝的命脈所在,一旦大運河的漕運受損,順天府會有滅頂之災。
例如這一次的南直隸,就有不少人擔心順天府的糧價就暴漲。
所以說,這並不是好事。
帝國的首都,對東南的依賴太重,相當於國家的許多戰略資源掌握在東南一帶,這特麼有緊急戰事,要排程效率就會非常慢。
風險自然就大了。
好在這一次南直隸暴亂,順天府糧價並沒有暴漲。
為什麼?
因為北直隸的新農政收穫頗豐,山東省的糧食產量也漲了,北方對東南的依賴相對減弱,再行政效率的提升,湖廣的效率源源不斷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