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五日,登州。
海岸邊上白雪皚皚,從目力無法抵達的遠處湧來一陣陣刺骨的寒風,刮在人的臉上,如同無數細小的刀子劃過。
天空陰沉而灰暗,冷冽的波濤此起彼伏,彷彿遠處的大海中有遠古兇獸要破海而出。
海岸邊的校場上,一塊塊方陣整整齊齊排列。
那是登州駐防的天武軍,即袁可立麾下的登萊軍。
旌旗在寒風中飄舞,天武軍每一個士兵都筆直佇立,神色肅然,任由如刀般的寒風從臉上割過。
“報!”一邊的沈有容用望遠鏡望了望前方,然後道,“袁軍門,蒼龍一號戰艦正向我方駛來,預計一刻鐘後靠岸。”
“知道了,讓兒郎們準備搬運軍需。”
“是!”
不多時,前面就出現了一個黑色的影子。
再過片刻,影子的輪廓便清晰起來。
隨著它的靠近,身形越來越大。
如果從高空側看,它就如同一隻太古而來的神獸,在海面上,從容前行。
海面在它下面被切割開,留下一長條白色的水浪。
巨大的船帆在海風中鼓起來,最上面的那面紅色的旗幟迎風招展,上面寫著一個“明”字。
這是清江督造船廠交付的唯一一艘海洋戰艦。
它是一種風帆戰列艦,體積不比福船小,但速度卻比福船還要很多。
而且它的兩側各有20個炮口,炮口共三層。
前後也都有火炮炮臺。
也就是說,每一艘船能架火炮近50門。
不僅如此,將操作的船舵也改成了轉盤式的船舵,也就是後世船用的操舵輪。
在正統歷史上,船真正出現操舵輪,是18世紀了。
也就是說,這個年代所有航海的船都還是靠傳統意義上的船舵。
傳統意義上的船舵是在船尾,需要人力去拉動它,使船改變方向。
如果是大型船,則非常吃力,要改變方向會非常的緩慢。
在戰爭中,時間就是生命,慢一秒可能就被對方抓住了先機。
若是改良成操舵輪,就大不相同了。
人只需要站在船上,雙手掌握操舵輪,就像開車一樣轉動它,船就能改變方向。
這大大的降低了操作難度,節省了人力,並且使船的靈活度也大大增強。
蒼龍一號戰艦破浪而來,它周圍還有八艘中型戰艦。
登萊原本就有造船廠,是袁可立在天啟年間就建立了的。
只不過,登萊的造船廠規模很小,而且造出來的船的質量肯定也沒法跟清江督造船廠比。
畢竟資源有限,而且時間緊迫。
那些中型戰艦就是鳥船,是浙船的一種,長約31米,寬68米,船首形似鳥嘴,所以稱為鳥船。
由於鳥船船頭眼上方有條綠色眉,故它又得名綠眉毛。
當年鄭和下西洋的諸多海船中,就有它的身影。
天啟三年,袁可立一舉收復遼東半島,靠的也是這種鳥船。
它的特點是輕快如風。
蒼龍一號戰艦在八艘鳥船的簇擁下,如同一尊九天降臨世間的王者。
越靠近,越有一種威圧感。
所有的天武軍見狀,都肅然起敬。
那是他們的戰艦,往日餘生,他們將與蒼龍戰列艦共赴一切艱險,為大明朝在大海上開闢新的疆域。
登萊天武軍全體高階將領已經接到了皇帝陛下明確指示,在海上建立一條對建奴形成多面包圍的戰線。
第一步,並不是立刻收復遼東半島,而是重新組建東江鎮,以如今的皮島為中心,連線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