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64章 最重要的時刻

這六個地方,在過去就是重鎮,原本就有軍事底子。

要不然從長安到武威的水泥路怎麼會在兩年內從0到鋪設完呢?

不過既然長安到武威的水泥路已經鋪設完了,為何還要徵調這裡的預備役?

理由其實很簡單,因為一條水泥路肯定是不夠的,西部戰區實在太大了。

從長安到敦煌,縱深三千多里。

朝廷要徹底控制河西,透過河西,向西域源源不斷輸送兵力、物資,將大明朝的經濟與西域聯絡起來,就必須不斷加強河西走廊的城鎮化。

要加強河西走廊的城鎮化,就必須疏通長安到敦煌的各條大動脈,也就是交通設施。

透過一條條密集的大動脈,向西域不斷輸送經濟影響力。

這是一次大規模的投資,包括軍事、基建、人力、工業等多方面的投資。

只有完成了這些,大明朝才能透過河西走廊,對西域傳播影響力。

就在洪承疇親自督建後勤的時候,曹文詔的五萬大軍從嘉峪關,跨過茫茫大漠和雪原,抵達了敦煌。

有人說崇禎十一年才是最困難的一年,並非新政受阻,而是新政產生的效果,在向外延伸的時候,受到了巨大的阻力。

例如對遼北蠻夷的打擊,對漠北的征戰,以及在西北展開了空前規模的軍事行動。

這些全部發生在了崇禎十一年。

以往,它們其中一件事發生,都會對朝堂產生重大的影響。

但今年,它們全部同時發生了。

這就對新政下的行政、軍政以及財政形成了巨大的考驗。

只要有一處戰敗,朝堂上那些蟄伏起來的政客們就會跳出來,趁機大肆宣揚軍事內卷理念,要求皇帝暫緩對周邊的軍事擴張。

為什麼?

因為一處戰敗,意味著投入到這一處的財力幾乎打了水漂。

例如眼下十萬吐魯番大軍圍攻敦煌,敦煌如果失守,曹文詔戰敗,意味著明軍向西取西域的戰略被腰斬,大規模運輸棉花到內地的戰略目標也就失敗了。

沒有任何經濟收益,反倒戰死了無數人,投下去的錢也都沒有收回來,必然會引起大規模反對的聲音。

那時候不僅僅是官員們反對了,甚至可能老百姓都會反對打仗。

即便是皇帝也不能逆天而行。

上一個打敗仗還持續要打的逆天而行的皇帝叫楊廣。

楊廣雄才大略……個屁。

做事不知輕重緩急,不懂權衡全域性,你管那叫雄才大略?

另外,楊廣絕對不是得罪了世家這麼簡單,楊廣是把天下所有人得罪光了,老百姓百萬百萬的死。

有的人站在水裡身體爛掉長蛆,人命如草芥一樣死掉。

楊廣不嗝屁沒天理了。

而張凡呢?

呵呵,你看他新政效果賊牛逼,實際上這一年,四方開戰,也是在刀尖上跳舞了。

稍有不慎,還真有一局輸而滿盤蹦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