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就不能建,只有再找。第四是資金問題。說了不怕笑話,當時我們連材料的運輸費都給不起,你說咋個重建?後來,我們靠引進社會資金,大力發展旅遊產業,到2010年上半年,就已經恢復得很好了,到虹口旅遊的人,最多一天可達四五萬!連省委書記看了後都說,虹口太美了,太漂亮了!虹口的鄉村旅遊產業與災後重建一起抓,路子走對了!
3.虹口不再流淚(2)
然而,災難只有開始,沒有結束。就在虹口乾部群眾拼著老命重建家園時,2009年7月17日,特大泥石流驟然發怒;8月13日,傾盆暴雨從天而瀉;8月19日,強降雨超過200毫米,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瘋狂襲來,致使白沙河上游三個堰塞湖整體自然洩洪。剛剛基本完成災後重建的虹口,再次遭到毀滅性的一擊!不僅住房嚴重損毀,基礎配套設施、經濟支柱產業等慘遭重創,而且還導致1人遇難,3人受傷,3650人緊急轉移,7525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億元!
在白沙河的堤邊,高永強掏出手機,讓我看8月19日洪水突然到來時他用手機拍下的一段影片。影片中,白沙河滾滾滔滔,滔滔滾滾,洪水如同一匹神經受到重撞的野馬,氣勢洶洶,蠻橫無理,不可一世……我看得心驚肉跳,兩眼發直。
高永強接著對我說,“8.13”、“8.19”泥石流後,我們眼淚都流乾了,當時真是欲哭無淚啊!但我們又別無選擇,必須堅強,必須儘快再次重建我們的家園,恢復我們的旅遊產業。所以,到9月23日,也就是泥石流剛剛過去的第四天,我們的旅遊又重新開張了!
我被虹口人的精神深深感動,決定中午就在虹口鄉政府的簡易食堂吃飯。飯桌上,我一邊吃,一邊繼續和高永強聊天。高永強說,我們的馬遠見書記說了,災後重建是幹出來的,累出來的,熬出來的!在三番五次的大難面前,老百姓看什麼?就看你幹部的信心,看你幹部的精神,我們信心要是都沒了,精神都垮了,老百姓就沒主心骨了。我說,在短短兩年多時間裡,你們就經歷了這麼多的大災難,現在是麻木了呢,還是比原來更自信了?高永強笑了笑說,說麻木也麻木,說自信也自信。我們這兒大大小小的地震數不勝數,有時天天都在發生,像5級地震對我們這些山裡人來說,都沒什麼感覺了。有好幾次四五級餘震的時候,我正在床上睡覺,床在搖,桌子在晃,但我翻了個身,眼一閉,又睡了。老實說,如果再讓我像“5.12”大地震那樣,穿著一條褲衩就跑到街上去,打死我也不會幹了。
的確,災難會讓人變得麻木,但也會讓人變得聰明與成熟。三年來一連串的災難,不僅鄉村幹部得到了鍛鍊,而且許多鄉村都逐漸形成了一整套應對災難的機制。比如幾次泥石流襲來時,虹口鄉的監測人員馬上發出報告,鄉政府立即組織沿河2000多群眾及時疏散轉移,沒一個人受到傷亡!走訪中我還了解到,無論是鄉、村幹部,還是普通百姓,在經歷了“”大地震後,意志和思想都比原來成熟多了,特別是防地質次生災害的意識非常強。在許多鄉村,老百姓根據自己的經驗,想了很多土辦法。比如,把報紙用水浸溼,貼在山崖上,檢測山體崩裂;逃生時不能順著河道跑,要往山上跑;發現山上滾大石頭時不用怕,但看到飛石加細沙時一定要快跑;等等。而不少村鎮還針對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專門進行避難實戰演習。比如南嶽村,每個村民都有一張由政府製作的“明白卡”,卡上詳細記錄了每個村民居住地點附近的災害點的名稱、規模、位置、監測人、責任人等資訊,讓每個村民都能在災害面前做到“心中有數”。另外每家每戶,都要接受由政府組織的自然災害應急演練,便於災難來臨時都能做出快速反應。比如紫坪村,進入汛期後,村裡每天都要收到來自成都市、都江堰市和紫坪鋪鎮三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