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領兩萬關寧鐵騎,他早已經得心應手了,接下來,無非就是再細心一些而已。
“那就好,這裡就交給你了,本座回車架了。”找到冠冕堂皇的偷懶理由,李牧一刻也不想身穿甲冑騎在戰馬上了,用馬鞭拍了一下胯下的戰馬,向著他的車架跑去。
在到了車架跟前,沒有讓車架停下來,只是放慢了戰馬的速度和車架在一個頻率上。
一個縱身,李牧整個人直接落在了車架的平臺上,頓時整個車架因為突然的重力晃動了起來。
不過,沒一會整個車架就恢復了平穩,依舊在八匹駿馬的拉拽下繼續向前行駛。
感覺到腳下晃動的車架,李牧暗自慶幸,這輛車架的木料是從女真皇宮上拆下來的,所選的也都是上好的珍貴木料,車架的支撐尤以鐵木為主。
沒有去管趕車的狼騎衛,李牧掀開車廂的門簾子,一個探身進了溫暖的車廂,至於給他趕車的馬伕,在離開瀋陽城第一天,他就換狼騎衛來掌控這輛車架了。
倒不是不相信關寧鐵騎,純粹是為了**才換的。
進了車廂,讓哲哲和大玉兒兩人一起給他脫下身上的甲冑,將脫下來的甲冑放在車廂門的箱子裡。
放好甲冑後,李牧一把摟過哲哲和大玉兒兩人,走兩步,躺在了軟榻上,各自親了一口,說道:“還是躺在你們兩個懷裡舒服。”
“爺喜歡就好。”哲哲動了動鎖骨下的豐滿,將李牧的手臂裹在其中。
另一邊的大玉兒跟著姑姑淡淡的說道:“爺在外面指揮軍隊過江辛苦了。”
李牧則躺在兩人中間,想著大明事情的朝鮮王朝,朝鮮的都城漢城。
。。。。。
大明位面朝鮮半島上的朝鮮王朝。
漢城。
這座連名字都富有中國文化韻味的城池,就是朝鮮王朝的國都。
朝鮮王朝是一個及其崇尚漢文化的國度,其崇尚的程度達到一個什麼地步,可以說,朝鮮王朝的立國根本,就是取自中原的儒家文化。
這個國家以儒家思想治國,用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為朝鮮的統治理念。
除了在思想上,朝鮮這個國家,還極其崇拜中原的其他文化,如同那個海上島國倭國一樣,這個國家的人們穿的服飾,皆是從中原漢族服飾演變而來的。
只不過,有一點朝鮮做的比那個海上島國倭國要徹底,更加的偏執化,那就是用來傳承精神文化的文字。
沒錯就是文字,相較於倭國的文字來講,只是取了很少的中原漢字,還有一些偏旁,加上一些本土習俗來構成的本國文字。
而朝鮮王朝則不同,這個國家做的更徹底一些,他們的文字是在中原漢字的基礎上,進行了少量的修改,新增一些本土的文化符號,從而構成的朝鮮語。
可以說朝鮮語中漢字的佔比,至少在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不等,可見漢字對朝鮮半島的影響力之深。
曾經有這樣一件趣事,發生在本位面現代韓國,韓國有一任總統想要去漢化,便把首都漢城改為了首爾,當想要對文字進行修改的時候,發現漢字在韓國的文字中佔比高達百分之七十,如果一下子直接拿掉的話,韓國整個國家的文字將只剩下百分之三十不到。
到那個時候,交流將成為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雖然在最後,韓國還是艱難的成功將漢字去除了。
不過在民間,韓國依然非常的依賴漢字。
不說李牧本位面的韓國,只說大明位面的朝鮮王朝,這個國家深受中原文化影響,即使發明了朝鮮文,官方和民間的用語也依然延續著漢字,形成了罕見的朝鮮文、漢字並行的官方民間用語現象。
所以說,在古代,中原漢族要是去朝鮮,根本就不用擔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