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節慶日期和時令日子。歲時節令的制訂,一方面同曆法有關,如華人萬民同慶的春節,就是農曆的歲首。另一方面,是受民族文化的影響,比如清明,從曆法的節氣演化為傳承民族感情的節日。農曆五月初五,更是由於文化所賦予的特殊意義而成為一個重要的民族節日,不過這個節日的重視程度有地域性,主要是南方盛行,流傳到北方的是美食粽子。歲時節令,可以說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側影,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歲時節令,如西方的聖誕節、感恩節,日本的筷子節,北歐的仲夏節,都有富於民族文化特色的節日活動。中華民族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而有特色,歲時節令更富於民族風情。中華民族發源於古代自然經濟,與生態環境休慼與共,推崇天人合一,節令文化中包含時令養生保健,成為中華養生的重要特色。
農曆一年有多少個時令節日?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與民族生息同源同根。盤古開天地、夸父追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后羿射日,這些精彩故事反映了先祖以日月為鄰的大氣和智慧,充滿浪漫主義的感人魅力。泱泱華夏不愧為文明古國,擅長以詩情畫意來演繹生活,創制了很多內涵豐富、習俗活潑的節日,即使不包括五十多個民族的特色節日,在農曆一年中與時令有關的節日就有二十來個,如春節、立春、上元節(元宵節)、中和節、春龍節(二月二日)、花朝節(二月十五日)、上巳節(三月三日)、寒食節、清明節、浴佛節(四月八日)、端午節、天貺節(六月六日)、夏至節、七夕節、中元節(七月十五日)、中秋節、重陽節、祭祖節(十月一日)、下元節(十月十五日)、冬至節、臘八節(十二月八日)、祭灶節(十二月二十三日)、除夕。
這些時令節日的設立,也充分反映出古代中國文化的整體觀念。首先,節日從新年第一天到最後一天,這兩個日子都受到非同一般的重視,表現一種始終如一的生活激情。尤其是除夕夜的親情文化,讓天下所有的華人都心懷一個共同的願望——回家。數以億計的華人,這一天同時奔波在回家的歸途,形成最為壯觀的節日文化,這種以家族親人團聚為核心的節日文化,以及由此構建的強大向心力,可以說是非常罕見的。另一個有始有終的節日就是“三元”,道家認為主管三元的分別為天官、地官和人官,天官喜歡娛樂,就有了上元節點燈籠的節日特色。上元節又叫元宵節,說起吃元宵,有個頗具來歷的故事。相傳漢朝有個智慧而善良的朝廷大臣叫東方朔,有年冬天大雪天他奉命去御花園為君王摘梅花,不料還沒見到梅花先就遇到一位淚流滿面的宮女要投井。東方朔趕忙出手相救並好言勸慰。宮女見來者善解人意,就倒出心中苦水。宮女名叫元宵,自從進宮再也沒有機會見到父母,更別說侍奉雙親了。眼見又是一年梅花開,新春即將來臨,寂寞深宮年華逝去,父母親人生離如死別,元宵觸景傷情了無生趣,意欲了斷思親之痛。東方朔一時感慨,承諾想辦法讓元宵見到父母,勸她好好活下去。想到元宵正值青春年華,來日方長,須得有個長久的法子才能絕了她輕生的念頭。東方朔用他的智慧開始了周密的計劃。他先是找機會到宮外擺了個占卦的攤子,很多人在他的攤位得到相同的卦籤:“正月十六火焚身”。一時滿城人心惶惶,求解的人絡繹不絕。他向前來求解的人解釋說:“火神君最近會派一位赤衣仙女下凡來查訪,她是奉旨火燒都城的使者。你們大家想辦法把我抄錄的偈語傳進宮去,只有天子的威儀才能解除這場災難。”在他的“指引”下,天子終於見到了那份偈語:“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古人對“天意”是非常敬畏的,這種“神靈旨意”也許是那個時代制約極權的一種法則。總之,天子果然拿這偈語來向東方朔討教消災的辦法。東方朔乘機獻計,叫天子降旨,在正月十五這一天晚上,全城開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