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小松原以師團的名義打馬虎眼,他就以關東軍司令部的名義玩花頭。

從前線返回長春後,他都等不到第二天,當天晚上就給參謀本部發去了一份電報,以彙報“赫赫戰果”。在辻政信繪聲繪色的描述下,第一次諾門罕戰役也因此有了堪稱神奇的另類演繹。

“搜尋支隊有損失不假,在蘇軍對岸重炮的轟擊下,死傷共超過兩百,但他們在川叉堅持戰鬥,一直堅持到了主力趕到,最後包圍敵人,全殲敵軍七百餘名。”

看完電報,你認為山縣支隊是打了勝仗,還是打了敗仗?

新任參謀次長中島鐵藏中將經常能收到小松原的“捷報”,對前線“連戰連捷”早已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辻政信的電報不過是加強這種印象而已。

包圍加上全殲,就是說戰役已經收官了,中島隨即向關東軍司令部發去祝捷電報,好好誇讚了一番。

說一句謊話,通常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辻政信接著又向日本國內的媒體發去通稿,第一則新聞標題是“殘餘蒙兵被完全驅逐出國境”,上面還信口吹噓了“驅逐”乃至“重創”蘇軍的過程,說什麼蘇軍“僅遺棄屍體就多達三百多具”,又推斷蘇軍“死傷達七百人以上”。

第二則新聞總算提到了倒黴的搜尋支隊,不過全是煽情語言:“白刃突擊戰,壯哉,東隊長(指東八百藏)之戰死。”

讀者看了這則新聞,腦子裡只有搜尋支隊神一般英勇的形象,卻不知道這支部隊早就被對手給抹光了。

辻政信是不負責任,想到哪裡吹到哪裡,身為師團長的小松原卻還面對著一個大難題,那就是如何交代搜尋支隊的下落,從“連戰連捷”到全軍覆滅,這個彎繞得太大也太突然了,很難交代啊。

如果實話實說,自己在軍界的前程註定完蛋,已經是中將師團長,再往上跳一跳,不過一步之遙,小松原絕不甘心,而且就算他不顧及自己,總得照顧一下關東軍的面子和利益吧,植田謙吉、辻政信這些人怎麼辦?

又想到了張鼓峰戰役,那一戰,第19師團傷亡了一千四百餘人,比這次要慘重得多,可是為什麼師團長尾高反而能夠逢凶化吉,晉升為軍司令官呢?

說到底,還不是靠一張嘴,也就是對自己的損失避而不談,極力渲染第19師團的戰績而已。其實參謀本部同樣需要這些“戰績”來支撐自己的虛榮心,比如參謀次長中島新官上任,他喜歡你們老號喪?

這是一個厚臉指數足以爆棚的時代,小松原決定將無恥進行到底,繼續喪事當喜事辦。

搜尋支隊中相當一部分戰死者的屍體都沒能帶回,小松原就將他們歸類為“失蹤”,這樣一算,傷亡率就從百分之一百變成了百分之六十,對山縣支隊也如此統計,只要死不見屍的,都寫成“生死不明”,從而“成功”地把山縣支隊傷亡率降為百分之二十。

搜尋隊還有一個騎兵中隊留在海拉爾,小松原一邊上報百分之六十的傷亡率,一邊命人悄悄地對搜尋隊進行重組,以便證明搜尋支隊覆滅一事的子虛烏有。

小松原和辻政信等人是做賊心虛,關東軍司令官植田卻是真的把第一次諾門罕戰役判定為“勝負各半”,雙方打成了平局,其論據之一便是空戰的勝利。他甚至認為,如果不是第23師團出動兵力過少,且缺乏重武器,地面戰究竟鹿死誰手,還很難說。

見司令官如此,辻政信也來了精神,他馬上說,諾門罕戰役開始以來,日蘇雙方不過是一勝一敗。上次搜尋支隊把蒙軍趕到哈拉哈河西岸,乃是一勝,這次搜尋支隊吃了敗仗,兩邊正好抵消,所以沒什麼好難為情的。

日方不服氣,蘇方不讓步,山縣支隊從742高地撤走後,蘇蒙軍就佔著高地沒挪過窩,這說明暫時的分手,絕不等於翻篇兒。有這股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