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這一優勢之前,絕不能輕舉妄動。

朱可夫所要的優勢是,蘇軍從兵力數量、重武器到後勤物資補給,必須全面超過日軍,其中,他最擔心的就是物資補給。

朱可夫具備大兵團作戰經驗,非常瞭解後勤保障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他要等,也主要是在等物資。

草原狩獵

小松原也在等。因為要添置重炮,炮兵部隊到達前線的時間由此延長,為了等待炮兵,小松原約有半個月沒有發動大規模的連續進攻。

不過小松原並沒有因此而完全閒著,期間他仍對蘇軍陣地發動了幾次小規模夜襲。

被朱可夫使用在前線的蘇軍步兵部隊,始終是第36摩步師。夜襲攻防中,摩步師有些連隊的軍官實戰經驗不足,特別是當日軍衝到眼前時,特別容易緊張,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端著衝鋒槍橫掃。儘管衝鋒槍的火力給日軍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陰影,但由於掃射時過於盲目,誤傷率也很大。

朱可夫發現這個問題後,就對這些連隊進行了及時調換,同時為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對東岸沿岸僅有的幾座高地也不再死守,而是採取早晚換班的方式,即當日軍晚上進攻時,第36摩步師便退回西岸,以避免進行夜戰和肉搏。天亮之後,再由坦克部隊出馬應戰。

斯大林增調給朱可夫集團軍的坦克部隊早就到了蒙古,但在補給尚未完全到位,反攻也沒有正式發起之前,諾門罕地區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都不允許蘇軍再向前線增添更多兵力,所以這些援兵都被朱可夫作為戰役預備隊,放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待命。

除烏蘭巴托的戰役預備隊外,朱可夫集團軍尚擁有3個坦克旅和3個裝甲旅,而在前沿作戰的一直只有第11坦克旅和第9裝甲旅,也就是日軍過河作戰時遭遇的那兩個旅,其餘機械化部隊同樣因補給原因留在了溫都爾汗。

僅從部隊編制上看,蘇軍的一線部隊明顯兵力不足,不過奇怪的是,與之交戰的日軍從來沒有產生過這一印象。他們的感覺正好相反,蘇軍不是不足,是太足了,不論兵力還是武器,都幾倍幾倍地超過自己,更恐懼的是,怎麼打都不見少。

就算是遊戲機裡最牛的主角,打完之後都還需要補血,面對這樣從不需要補血的強悍對手,你心裡能不發毛嗎?

日軍的這種印象,正是朱可夫想要的效果。他在前沿運用了一個類似於移花接木的辦法:以火力彌補兵力。

第36摩步師從未調換過不假,但到反攻前,包括第36摩步師在內,蘇軍一線步兵師的重武器配備已比正常編制超出一半。

第11坦克旅和第9裝甲旅也是一樣,它們的坦克一旦破損或被擊毀,馬上就由駐溫都爾汗的坦克裝甲部隊負責進行補充調換,缺多少補多少,使其出勤率始終保持在百分之一百。

這樣總是激情澎湃的坦克部隊一露面,不僅可以輕而易舉地收復晚上丟失的陣地,還能與空軍配合,對日軍據守的弗依高地展開進一步反攻。

在蘇軍反攻時,高地上空硝煙瀰漫,蘇軍轟炸機來回俯衝,進行低空掃射,坦克群則向高地日軍猛烈開火,日軍後方部隊甚至可以看到t…130噴火坦克所噴出的青藍色火焰。

朱可夫並不真的想佔領弗依高地,他只是要透過這種“攻勢防禦”的戰術,在有效地守住現有陣地的同時,殺傷日軍有生力量。

小松原無機可乘,連小規模小範圍的夜襲也被迫宣告中止。

你想安安靜靜地躺一會,朱可夫可不讓,他開始派兵襲擊,只不過他派的不是普通步兵,而是傳說中令人聞風喪膽的狙擊手。

蘇軍狙擊手使用裝有瞄準鏡的莫辛狙擊步槍,兩到三人組成一個“獵殺小組”,每天二十四小時瞄準弗依高地上的日軍,展開“草原狩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