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7部分

管船隊的大船速度快,可是扔耗費了不少時間。

林峰去年的單獨行動,為帝國海軍開啟了佔領流求的大門,今年,一扇新的大門不是又可以開啟嗎?

在洪武三年中旬。一支由五艘遠洋福船組成的船隊從琉球基地出發,踏上了南進的海路。

因為了有了一些經驗,海軍上下知道僅靠十幾條的小船在汪洋大海中旅途,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越是往南,海軍出行的船隊也就越大,人數也更多。

船隊出發之後,沿路上他們也遇到一些海島。但在海軍人看來,這些小島太小,比起琉球大島來說一點也沒有價值,他們除了在島上埋下界碑後依舊繼續朝南挺進。

經過兩個月的海上漂流,海軍探險艦隊終於遇到了一塊足夠大的陸地,經過他們初步探查。他們發現這座島嶼比琉球大島似乎還要大一點。

大晉海軍人員並不知道,這一座大島乃是後世有名的呂宋島,不過在這個時候,華夏人對它還幾乎一無所知。島上生活的土人,與流求人倒有幾分類似,也有獵頭的習俗。

九月初,探險船隊在大島(即呂宋島)順利登陸了。登陸之後。船員們才發現,這裡的地形,比起途中經過的那些小島,又要複雜出很多,茂密的原始森林,不要說是倭島,就是流求也要遜色許多。

更要命的是這裡有非常多的部落,而且彼此之間都言語不通。不要說晉人聽不懂當地人的言語,就是從琉球帶來的十幾個嚮導,包括從沿途海島上搜羅的幾個土著,也成了擺設。

不過,此時的大晉遠洋艦隊船員都是經驗豐富的老手,不再是當年那個初出茅廬,行事戰戰兢兢的雛兒。

探險艦隊領導層經過一番研究決定。準備在登陸地點附近,先建起一個基地,以便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在距船隊登陸的地方十多里的地方,有一處是河流入海的地方。探險艦隊決定在這裡建一座大寨。

探險艦隊一邊在呂宋搞建設,一邊將發現大島的訊息傳給琉球基地,好讓後方給他們提供支援。在他們搞建設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和附近的一些土著部落發生衝突。不過面對這種情況,海軍上下已經是很有經驗了。

大晉探險艦隊的方案就是先把當地土著打怕,再讓他們歸服,同時讓他們有足夠的“自由”。歸服的部落,需要為“遠征軍”提供食物和一些“勞役”,而作為報償,可以獲得大晉“庇護”,如果他們與其他部落發生衝突,晉軍會站在他們一邊。

十月十九日,來自琉球的支援船隊也在呂宋島登陸,與之前的探險船隊正式會師。如此一來,呂宋島晉軍的軍事實力大增,在晉軍的威懾和打擊下鄰近的四個土著部落三個歸服,一個被打敗以後被迫遷移他處。

對於歸附的土著部落,探險船隊依照琉球案例,在三個部落當中實施歸化教育,爭取早日實現郡縣統治。

不過,人馬壯大了,問題也就來了。別的不說,人一下子增加這麼多,陸上的,船上的,幾千號人要吃飯,僅靠三個連自己吃飽都勉強的當地部落怎能供給的夠?沒辦法海軍上下只好親自動手屯田打漁,以實現自給自足的目標。

從琉球趕來增援的六條戰船,不但給探險船隊運送來急需的補給,最重要的是給船隊帶來了足夠的醫藥和大夫,作為在倭島和流求都打過仗的海軍將士,大部分指揮官都明白在原始森林裡到了熱天流行的“瘴癘”有多麼可怕。

晉軍在琉球的擴張引起了當地土著的強烈反彈,登陸兩個月之後,晉軍上下都知道好日子要到頭了。原來在呂宋島上當地部落組成了一個反晉軍聯盟,總共有四五十個土著部落結盟。

這些反晉軍的土著首領開始在土著中大力宣揚晉軍的殘暴貪婪,他們會奪走土人最後一個引以為傲的牛角,搶走最後一件蔽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