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勸道:“大王心存鴻鵠之志,此天不亡大晉也!盧某不才,願盡心輔佐大王!儘早讓王爺實現輔弼朝政的願望!”
司馬睿苦笑了一下:“唉,輔弼朝政實在是不敢奢望,能保住一方百姓不遭塗炭,便是寡人之大幸,幸而今日有石將軍之武、先生之文,寡人才稍覺安心。還望二位永遠不要離開寡人。”
盧志、石超俯身拜倒在地口稱:“願為大王效力!”
也不是所有人都對中樞的權利有興趣,琅邪王司馬睿在得到王導和王敦的幫助後,迅速找個藉口離開洛陽,連日逃回下邳,並開始招兵買馬守衛封地。後來,他遵照王導的建議準備徒居建業(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並且司馬睿在王導的幫助下,很快得到江南士大夫的支援和擁戴。
兩天之後,太子大婚終於如期舉行。整個京城都沸騰起來,到了吉時,太子妃王惠鳳的車架來到了皇宮側門平昌門。
晉朝皇宮正門即宣陽門是天子之門,只有皇帝才能從此門入宮,平昌門是皇宮側門,只供太子出入皇宮之用,皇太子大婚,太子妃的鑾駕也是從此門進入。
平昌門前就排列好了皇太子大婚的儀仗,身著淺藍色飛魚服,頭戴黑紗無翅宮帽,腰佩長劍的宮廷侍衛,還有一排排整齊的御林軍士兵,儀仗用的刀槍劍戟,金瓜玉戈顯得莊嚴肅穆,東方已顯出魚肚白,晨曦中,遠遠的傳來禮樂之聲,一支迎親的隊伍緩緩向平昌門行來。
一路上都有御林軍士兵在兩旁警戒,京城的百姓得知今天太子大婚,很多好事者都早早的起來靜靜的等在一旁觀看著迎親的場面,他們喧鬧著,喊著太子,太子。
負責瞭望的內侍遠遠的見到迎親的由遠及近,趕忙向平昌門的儀仗隊示意,宮門前陳設的禮樂器一起演奏起來,喜慶而莊嚴的宮廷禮樂,向人們昭示著皇太子大婚的莊嚴,大晉舉國同慶。
然而這場大婚卻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情,幸災樂禍者有之,冷嘲熱諷者有之,側耳旁觀者有之,更有甚者看著迎親的隊伍眼中露出強烈的殺機。
第八十六章 太子大婚
隊伍越來越近了,在隊伍的最前面是身著明黃色蟒袍,頭戴太子十一旒冕冠,腰佩寶劍的皇太子,他騎著全身沒有一根雜毛的紅棕色高頭大馬,顯示出皇太子的威嚴與氣勢,此刻他的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洋溢著新婚之喜。
在隊伍的中間,無數隨從簇擁著一頂十六人抬著的銀頂黃緞大轎,轎中坐著的就是大晉皇太子的正妃,王惠鳳。有著較簾的遮擋,沒有人看得到太子妃的廬山真面目,兩旁的百姓在竊竊私語,都在猜測未來的太子妃是有多麼的美麗、端莊、賢淑。
迎親的儀仗隊和太子妃的鑾駕浩浩蕩蕩的進入平昌門,一路上都是熱烈的歡呼聲,隊伍一直行進到昭政門前,太子和隨從都下馬,太子妃也在侍女的陪同下下了轎子。因為過了昭政門,就是昭政殿,是皇帝的寢宮,同時也是上朝和舉行諸如皇子大婚,公主出嫁之類重大儀式的地方。昭政殿前的廣場十分寬闊,但是不允許皇帝以外的人騎馬或是乘轎進入。
皇太子來到轎旁,牽起太子妃的手,臉上掛著明亮的笑容,王惠鳳只覺得有一隻溫暖的手握住了自己,她點點頭,隨著太子一同往昭政殿走去。
昭政殿內,皇帝身著明黃色龍袍,頭戴通天冠,在賈后的陪伴下注視著眼前的眾人,昭政殿內外站滿了身穿禮服,頭戴進賢冠的官員。進入殿內,皇太子與太子妃在禮官的指導下向皇帝跪拜,皇帝的臉上顯示出慈愛的笑容。
一切禮儀行完後,皇帝在內侍的幫助下親手賜給太子和太子妃玉圭,玉印,冊封金冊,禮官宣讀冊封詔書,大婚禮儀在繁瑣而又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王惠鳳自小就受過良好的禮儀教育,但是這樣繁瑣的禮儀也讓她支撐的十分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