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憤青了,怎麼就不能允許別人有一點意見呢,難道大家的意見不同就要鬥爭嗎?
真是搞不懂他們,為何一定要別人認同他們的觀點?
唐舟說完,丹陽公主撲哧一下笑了。
“誰讓你沒事跟晉王說什麼做學問三境界,你才情好能理解,可不代表大唐所有的文人都能理解啊。”
見丹陽公主這麼說自己,唐舟就有點生氣了。
“公主殿下怎麼能這麼說,我還不是為了教給你那侄兒一個做學問的概念嘛,不然只知道讀書有什麼用?”
唐舟生氣,丹陽公主卻越發高興起來,道:“你讓他好好讀書不就行了,教給他這些概念做什麼,他是皇子,不用著書立說的。”
丹陽公主其實是很認同唐舟觀點的,不過她就是想氣氣唐舟,而她這麼說完之後,唐舟突然就向她撲了來,其實聰明如唐舟者,又怎麼可能不明白丹陽公主的意思?
兩人一番快活後,也就沒有了之前的激烈辯論。
“小侯爺,你說的那幾句詩詞真美,好像是從詩詞裡摘出來的吧?”
唐舟點點頭,在丹陽公主這裡,他倒也不想隱瞞,於是就把那幾首詩詞給丹陽公主說了一遍,丹陽公主看完之後,不由得在唐舟臉上親了一下。
這三首詩詞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而這三首詩詞又與做學問的三境界應和,丹陽公主一下子自然是很激動了。
唐舟見丹陽公主如此,倒了沒有了被人堵著大門不敢在府上的鬱悶,能讓自己心愛的女人開心,管他俗世如何糾紛呢。
皇宮,御書房。
學問三境界以及唐舟送給晉王李治的詩已經到了李世民的案頭,他拿起來仔細品讀了一下,這樣讀完之後不由得也有一種頓悟的感覺。
他突然覺得自己很可笑,自己讀了大半輩子的書了,可直到現在才突然明白怎樣才算是做學問。
李世民是支援唐舟的觀點的,他覺得學問做到最高境界就應該是破陳立新,如果只是把前人的學問學會了,就算你學的再多又有什麼用?
其實歷朝歷代都有很多經典書籍問世,不正印證了唐舟的學問三境界,不然大家就只看古籍做學問,那又有什麼意思?
看著唐舟的學問三境界,李世民激動的不能自已,彷彿自己以前的幾十年都是白活了。
他把那幾句能夠說明做學問三境界的詩詞讀了好幾遍,越讀越是喜歡,越是喜歡就越想讀,而他讀著讀著,突然覺得這幾句詩詞應該是從整篇是詩詞中摘下來的,用以切合做學問三境界。
這讓他對那三篇詩詞不由得更是好奇,不過他作為大唐天子,倒沒有必要為了三首詩詞去把唐舟給叫來問問。
他只是順手拿起了唐舟送給李治的那首完整的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一首很通俗易懂的勸學詩,與之前唐舟寫的那首憫農風格差不多,但這首詩雖然通俗易懂,卻有著很強的深意。
或者說正因為這首詩通俗易懂,才更讓人舉得這首詩有魅力。
勸學嘛,你如果寫的高深難懂,又如何起到勸學的作用?
李世民覺得唐舟這首詩寫的太好了,男兒年輕的時候就應該多讀書嘛,切莫等到年紀大了才知道後悔,李世民把這首詩看了幾遍,覺得自己讓唐舟教晉王讀書真是太對了。
就憑學問三境界,就憑這首勸學詩,唐舟完全稱得上是一個合格的老師。
李世民很興奮,大手一揮準備把唐舟宣來好好獎賞他一下,可一想唐舟已經很有錢了,頓時就又打消了這個念頭,只是一拍桌子:“來人。”
一名太監見李世民拍桌子,心裡頓時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