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好象名次還非常靠後。”
眾人都小聲地小起來,不過,笑過之後,還是將分榜的事詳細地同那個林舉人說了一遍。
吳節也聽說過分榜一事,但具體細節卻不是太清楚,也留了意。
一聽,才知道,這事原來是明朝太祖朱元璋搞出來的。
朱元璋在得了天下之後,以科舉取士,實行文官制度。
當時,北方經過多年戰亂,又被蒙古人統治多年,地方殘破,文教不興。相反,江南第一文風鼎盛,卻出了許多人才。
反映到考場上,能夠中舉人,中進士的大多是南方人,北方士子屈指可數。
甚至還出現過整個進士科全是南方人,北方讀書人一個不中的怪事。
此事引得天下譁然,北方士子群起奮爭,引起一場極大的政治風波。
無奈之下,朱元璋就將進士科的榜單分成南北中三份,規定錄取比例,算是對北方士子的一個優惠政策。
第三百零八章如此高調
朱元璋之所以實行這一政策,除了穩定北方讀書人情緒的政治需要,其中還隱含著對北方文教的鼓勵。畢竟,若每次會試的中榜名單都被南方士子盡數佔據,很打擊北方讀書人的積極性。
也因為有了這個分榜制,一百多年過去了,到如今,北方省份的教育水準總算得到恢復,也算是一大善政。
這情形有些像後世的高考制度,考生考本省的大學一般都有分數上的限制,而如山東、湖北這種教育發達地區,高考的錄取線則要比偏遠省份要高上一些。
當時,換成北上天這種大都市,教育水準明明比其他省份要高出許多,卻又享受優惠,實在是讓人看不明白。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其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補有餘。
“那麼,這個南北中三榜又是如何考試的,每榜多少人?”林舉人訕笑一聲,事關自己利益,由不得他不細心詢問。
馬上就有人繼續解釋道,一般來說,進士的錄取名額並無定製,都是由內閣提交,皇帝批紅。雖然分為南北中三榜,可考生還是用一樣的考卷。只不過進考場的時候,按照地域不同,按照比例分在不同的考房。
錄取的時候,十八房同考官也要將卷子分出來,按照比例分地域錄取。
“哦,如此說來,每房同考官雖然無形中就增加了三倍的差使了。”
“那是。”
“還請各位兄臺繼續說下去,為小弟解惑。”林舉人聽得入巷,沒口子地催促各位科場前輩繼續說下去。
當即,就有人喝了一口酒,說得更為詳細。
原來,考生進了考場之後,要按照編號分別坐在不同的考棚中。
考棚的編號也如鄉試一樣按照“天、地、玄、黃、洪、荒、宇、宙……”的順序。少則十六七個考棚,多則二十來個,每個考區都有專門的官員則考場秩序。但卻不參加閱卷,這一點和鄉試卻有所不同。
至於如何閱卷,則是另外一套規則。
並不分考區審卷,而按照考試科目的不同,由專門的同考官負責…這就是所謂的十八房同考官制度,又叫五經分房。比如:《易》、《詩》各五房,》四房,《春秋》、《禮記》各二房。
這套閱卷制度比起鄉試來。卻要科學得多。
而且,同考官最差也是庶吉士出身,都是飽學宏儒,水準也非常高,自然不會漏掉一個得用的人才,保證絕對的公平公正。
至於分榜。參加會試的人分為南、北、中三卷。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廣東五省及明朝南直隸的十一府,江寧、蘇州、松江、常州、鎮江、淮安、揚州、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廣德州為南卷;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省及直隸八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