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能夠不斷進取。正因為聖人不去與他人相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相爭。古人常說:“委曲可以求全。” 難道這是空話嗎?誠心全意地去做就會從中受益。
第二十三章 道德相隨
清靜符合自然之道。狂風不會刮一上午,暴雨不會下一整天。是誰在颳風下雨?是天地啊!天地的狂暴都不能長久,何況人呢?所以說順從道行事,道就會與他相伴;做積德行善的事情,德就會與他相隨;做失道失德的事情,就會成為失道失德的人。與道相伴的人,道也樂於幫助他;與德相隨的人,德也樂於輔助他;成為失道失德的人,會遭受失道失德的報應。一個人的信用不足,人們就不會信任他。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踮起腳跟是站不穩的,跨步前行是走不遠的;堅持自己成見的人,是很不明智的;自以為是的人,得不到他人的贊同;自我誇耀的人,反而沒有多少功勞;自我矜持的人,也不見得能夠長久。在有道之人看來,這些行為就像是:吃剩的飯菜、多餘的肉瘤,是讓人厭惡的東西,所以有道之人不會去做這類事情。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有一種事物渾然一體,在天地產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聽不到它的聲音、看不見它的形體,它獨立存在而不改變,迴圈執行而不停止,可以看作天地的本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強地稱它為“道”,又勉強地為它取名為“大”。它廣大無邊,無限伸展,返歸根本。所以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之中有四大,而人是其中之一。人法取於地,地取法於天,天取法於道,道取法於自然。
第二十六章 穩中求靜
穩重是輕率的根基,平靜是急躁的主宰。所以君子出行終日不離開行李和車輛。雖然看到榮華的景象,也會處置超然。萬乘之國的君主,怎麼能只顧自身而輕視天下呢?輕率的言行會使國家失去根基,急躁的言行會使自己失去威信。
第二十七章 聖人善行
善於出行的人,不會留下車輪的痕跡;善於言談的人,不會說出難聽的話語;善於計數的人,不需使用籌算的工具;善於關閉的人,不用鎖具別人也無法開啟;善於捆綁的人,不用繩索別人也無法解脫。所以聖明的人常能做到人盡其才,因此沒有被遺棄的人;常能做到物盡其用,因此沒有被廢棄的物。這就是真正的明達。所以說善於做人的人,可以成為眾人的老師;不善於做人的人,可以成為眾人的借鑑。不尊師重道,不善於借鑑,雖有小聰明卻是大迷糊。這是重要而玄妙的道理。
第二十八章 明哲保身
明知自身的雄強,卻能夠安守雌弱,就像天下的溪水一樣;像天下的溪水,通常道德就不會離失,而能復歸到嬰兒的狀態。明知自身的清白,卻能夠安守辱沒,就像天下的山谷一樣;像天下的山谷,通常道德會更加充足,而能復歸到樸實的狀態。樸實的品德彙整合為有形的標準,聖明的君王用它作為百官的規範。所以說大的制度不能背棄道德。
第二十九章 天下神器
想用武力奪取天下,並用武力實現其統治的人,我看他是不會成功的。天下是神聖的,不可以用武力來統治,不可以據天下為己有。用武力來統治一定會遭到失敗,據天下為己有一定會失去民心。所以聖明的君王不使用武力來維持其統治,因此不會遭到失敗;不據天下為己有,因此不會失去民心。世間的人物,有的前行,有的後隨;有的呵暖,有的吹寒;有的堅強,有的軟弱;有的負責,有的懶惰。所以聖明的君王要放棄極端,放棄奢華,放棄驕縱。
第三十章 物壯則老
以道德輔佐君主的人,不靠武力逞強於天下,使用武力會遭到報應。軍隊所在之處,報應的是荊棘叢生。經過大戰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