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子貢問:“怎樣的人可以稱為士呢?”孔子說:“行為不端會感到羞恥,出使四方能不辱君命,這樣的人可以稱為士。”子貢說:“敢問其次。”孔子說:“宗族的人稱讚他孝順父母,同鄉的人稱讚他尊敬兄長。”子貢說:“敢問其次。”孔子說:“信守諾言,行為果斷,固執起來像個小人,這樣的人也可以稱為士。”子貢問:“如今從政的人如何呢?”孔子說:“噫!自私的人,何足掛齒!”
1
孔子說:“不能與中庸大度的人交往,也要與狂放或拘謹的人交往。狂放的人常求進取,拘謹的人有所不為。”
2
孔子說:“南方人有句話說:‘人沒有恆心,不可以做巫醫。’說得好啊!《易經》上說:‘不能保持德行,就會遭受羞辱。’”孔子說:“不用占卜也該知道啊。”
3
孔子說:“君子講求和諧而不要求雷同,小人要求雷同而不講求和諧。”
4
子貢問:“鄉里的人都喜歡他,如何呢?”孔子說:“還不行。”子貢問:“鄉里的人都厭惡他,如何呢?”孔子說:“還不行。不如鄉里的好人喜歡他,鄉里的壞人厭惡他。”
5
孔子說:“君子容易共事卻難以討好。不用正道去討好,君子不會喜歡。用人的時候,君子會量才使用。小人難以共事卻容易討好。即使不用正道去討好,小人也會喜歡。用人的時候,小人會求全責備。”
6
孔子說:“君子莊重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不莊重。”
7
孔子說:“剛正、堅毅、樸實、謹慎,這些品德近似仁義。”
8
子路問:“怎樣做才可以稱為士呢?”孔子說:“互相勉勵幫助,講求和睦,可以稱為士。朋友之間要互相勉勵幫助,兄弟之間要講求和睦。”
9
孔子說:“善待士人教導民眾七年,百姓就可以隨時參軍打仗了。”
0
孔子說:“讓沒有經過訓練的人去打仗,就是讓他們去送死。”
第十四篇憲問
原憲問什麼是恥辱。孔子說:“國家有道,可以當官拿俸祿;國家無道,還去當官拿俸祿,就是恥辱。”原憲問:“逞強、自誇、怨恨、貪慾,不犯這些過錯,可以說是仁義嗎?”孔子說:“可以說是難得啊,能否做到仁義我就不知道了。”
孔子說:“士如果留戀家庭,就不足以稱為士了。”
孔子說:“國家有道,說話要正直,行為要正直;國家無道,行為要正直,說話要謹慎。”
孔子說:“有道德的人必定有言論,有言論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義的人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仁義。”
南宮适問孔子:“羿善於射箭,奡擅長水戰,都得不到善終。禹和稷親自種莊稼怎麼得到了天下?”孔子沒有回答,南宮适出去之後,孔子說:“他真是一個君子啊!他真是崇尚道德啊!”
孔子說:“君子也有不講求仁義的,小人卻沒有講求仁義的。”
孔子說:“愛護他,能不讓他勤勞嗎?忠告他,能不勸他行善嗎?”
孔子說:“鄭國頒佈的政令,裨諶負責起草,世叔參與討論,外相子羽進行修飾,宰相子產最後潤色。”
有人問子產。孔子說:“是個好人。”又問子西。孔子說:“他呀!他呀!”又問管仲。孔子說:“是個能人。他沒收了伯氏的三百戶的封地,伯氏只能吃粗食,到死也沒有怨言。”
0
孔子說:“貧困而不怨恨難以做到,富貴而不驕縱容易做到。”
1
孔子說:“孟公綽在趙、魏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