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會受到列侯階級的追捧。
要知道,列侯們最頭疼的就是每年朝廷主持的祭祖,一個不小心,就要擔上一個不孝的罪名,被擼了爵位和封國,貶為庶民。
若有了這種能隨時提現,折算成酌金或黃金的詔書,列侯們肯定很高興。
而劉徹更高興,因為他可以藉此,慢慢的乾脆將酌金都變成這種詔書。
然後,透過這種不要錢的詔書,大量的回收列侯們手裡持有的金錢。(開始這種詔書肯定是賞賜,但等列侯們嚐到甜頭,他們肯定會用錢財來換取這種詔書,畢竟,比起銅錢,能陪葬地下的黃金,顯然更珍貴)
而這種制度,劉徹深知,必然會在後世,成為紙質貨幣的萌芽。
要做到這些,劉徹就要樹立起他這個天子說話算話,絕不嘴炮的形象。
而國家信用建立了起來以後,不止是金融領域,其他民政、司法以及軍事方面,都將受益匪淺。
甚至,將來忽悠某些異族,譬如三哥啊猴子的時候,一個有信譽,說到做到的帝國主義,顯然比一個沒有信譽的帝國主義,更能獲得當地貴族和上層統治者的擁護。(未完待續……)
PS:抱歉,昨天有一節我複製的時候複製出錯,然後錯心大意沒有注意,現在已經改好了,大家可以去看~
嗯,昨天貌似多喝了點酒~
第四百二十六節 換皮
三日後,第一輪考舉的試卷,已經基本完成了審閱工作,所有卷宗皆被封存,然後被押解,進入未央宮的石渠閣。
在這裡,蘭臺尚書以及劉徹身邊的近侍凡五百人,將負責抄錄所有士子的分數,然後,自然就是將透過第一輪計程車子名單公佈於眾了。
這次考舉,總計有一萬八千七百五十二人參加。
這些士子中,有農民子弟,有商賈之後,有名望弟子,更有列侯勳臣子侄,幾乎涵蓋了目前所有階級。
考舉的大網之下,諸子百家更是被一網打盡。
這麼多人參考,其中英雄豪傑,能人異士,自然不在少數。
劉徹案前,現在就擺放著幾百份卷宗。
這些卷宗是從一萬八千七百五十二份卷宗中挑選出來呈遞給劉徹審閱的卷子。
這些卷子都是由審閱的考官推薦,然後經過蘭臺尚書與義縱、顏異等劉徹心腹的篩選,最終才被呈遞到劉徹面前的。
因而,這些卷子,自然都有著水準以上的文筆或者特殊的見解。
當然,也少不了某些走了後門,透過關係塞進來濫竽充數的卷子。
但能有這個能耐走通從批卷的考官到劉徹身邊的近侍的人,豈是一般人?
這些傢伙不是皇親國戚,那就肯定是重臣子侄。
所幸的是,這樣的人,數量不多,大抵也就十來個。
所以,劉徹捏著鼻子也就認了。
劉徹快速的閱覽著所有的試卷。他看的很快,通常一張試卷。他只掃了一眼,就放在一邊。
因為這次考舉有卷面分的存在。所以,士子們在答題時,筆跡都很工整。
劉徹看起來,也就相對輕鬆一些。
就這麼一目十行的看下去,不知不覺,劉徹已經看完大半的卷子。
但很可惜,只有寥寥幾張卷子還算合他心意。
不過……
劉徹放下手中的卷子,揉了揉眼睛,感慨了一聲:“這些含著金鑰匙出身的勳臣列侯子弟。能把書讀到這個地步,也算是殊為難得了,也不能太過苛求!”
看了這麼久,劉徹早發現端倪了。
那些被放在前面的卷子,一查身世來歷籍貫家族,不是某列侯的兒子或者親戚就是某位大臣、地方郡守的子侄,甚至乾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