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6部分

超越了今年在長安舉行的考舉。

義縱從蕭關一路走來,走到襄平的時候,他的隊伍已經滾雪球一樣的滾成了足足兩萬人的大軍。

其中,從各地抽調的郡兵和民壯加起來才不過一萬人。

剩下的人馬,全是沿途投軍的各方好漢。

這些好漢雖然都是來自五湖四海,彼此也基本不熟悉。

但進了軍隊後,並沒有什麼亂糟糟的事情發生。

他們就像一滴滴水珠一般,從四面八方匯入義縱的大軍之中,短暫的熟悉後,立刻就融入了大軍。

現在,由這些人組成的漢軍隊伍,至少在佇列和秩序上,已經不輸於一般的漢室郡兵。

之所以發生這樣的事情。

是因為漢室長久以來秉持的是‘士不教不得徵’政策。

在基層漢室地方的亭、裡、鄉、縣、郡五級行政單位,每年都會在冬天組織地方的民兵進行軍事訓練。

而且。北地民風彪悍,民眾普遍好武,甚至以武立家。

假如說南方的齊魯地區。地主豪強是以詩書耕讀傳家自豪,那麼,這北方的地主豪強,那就基本都是軍將世家。

社會風氣普通推崇尚武。

基本上,在北方,哪怕只是個普通的自耕農,大抵都懂基本的軍事技能。

而地主豪強子弟。更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更重要的是,依照漢律規定,年滿二十三的男子。需要服兩年義務兵役。

一年在長安衛戍,一年在地方或者邊關。

這條律法在承平的南方,已經漸漸鬆弛。

但在北方,因為匈奴的威脅。卻被嚴格執行。

換句話說。來投軍的各路好漢,不是曾經在軍隊服役過,就是準備去服役的準軍人。

這也是為什麼匈奴人每次入侵,都發現,原本某地只有千人駐軍的城市,瞬間拉出來了數倍的武裝力量。

越往漢地深入,這種情況就越普遍越多。

老實說,假如不是義縱嚴格把關。拒絕了無數自帶乾糧,想來投軍的各路好漢。那麼,他現在麾下軍隊的數量,恐怕要膨脹到十萬這個數字……

這並不誇張……

當年,太宗孝文皇帝御駕親征,平定濟北王劉興居的叛亂過程中,從四面八方趕去投效君王,報效國恩的各路好漢的人數,幾近十餘萬。

而嚴格要求之下的兵源素質,自然是相當出色。

幾乎所有投軍的好漢,都是身高七尺以上,膀大腰圓,且能熟練使用各種武器的壯漢。

當這支軍隊走到襄平的時候,實際上已經完成了磨合。

整支軍隊,以羽林衛為骨幹,隊率、司馬一級的中層軍官,基本都是羽林衛出身。

義縱透過這種方式,控制整個大軍,如臂指揮。

大軍入城之後,義縱就毫不客氣的把襄平縣的郡守衙門拿來當自己的指揮部。

遼東郡的郡守和郡尉現在全部出缺,因此,實際上負責遼東郡郡中事務的,是郡都王顯。

義縱入城後,立刻就將王顯叫到郡守衙門議事。

王顯是積年老吏了。

太宗孝文皇帝中元六年的時候,他就已經是遼東郡郡都。

所謂郡都,即是都吏,太宗皇帝所置,權力極大,通常代表郡守巡視地方縣、鄉、亭、裡,劾舉不法,膺懲豪強,緝捕盜匪,查處貪官汙吏。

義縱在來襄平前,就已經調查過這位在遼東郡當了十幾年都吏的王顯。

王顯之所以一直困居都吏之職,未得升遷,並非是因為他能力不足或者政績不夠。

恰恰相反,這位都吏在遼東郡為都十幾年,年年上計考核都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