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以避開,也能夠獲得反擊的機會。這樣,每個人的想法不同,便有了後來的門派之分。”
萬臨山道:“如此說來,分門別派,本是殊途同歸的。”
“嗯,”溫玉華應了一聲,算是對萬臨山的客氣,然後續道:“尋常村夫,做工種田為生,很少打架滋事,更少對打架之術進行思量。而鏢局、寺廟、武館、官府則有一幫人專門為打架而生。這些人一有閒暇,便設想打鬥的過程:我若這樣攻,對方定會那樣擋。召集多人會商,皆認為如此,皆認為對方定會那樣擋。這樣,既然事先知道對方會那樣擋,我方當然就可以事先確定下一步該如何進攻,然後事先加以操練。對方臨時再想,已慢了一著,於是我方便穩操勝券了。這就是一招兩式,也就是武術套路的由來。
雷招弟道:“這樣說來,套路好不好,就在於事先算得準不準。若算得準,對方像我方事先所想的那樣抵擋,我方便因為事先操練純熟而大佔便宜。若算得不準,對方不像我方事先所算計的那樣抵擋,我方事先操練純熟的動作便成了無的之矢,動作越是純熟便越是停不下來。自然便處於捱打的地步了。”
萬臨山見雷招弟寥寥數語,便將各派拳經劍譜的優劣說得龍骨畢現,禁不住看了雷招弟一眼。轉念又一想,雷招弟這番話,其實是從溫玉華的話裡推出來的,其實質也不過是溫玉華前一番話的註解而已。看來,溫玉華說的這些看似不相關的話,實是大有道理。想到這,萬臨山深吸一口氣,打起精神,準備硬記溫玉華所講的話,以備下來之後,再慢慢地思索。
但聞溫玉華道:“俗語有云: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談完了拳,我們來說一說功。首先,功是什麼?常人不得其解。於是有人練力氣;有人把手往石頭上摔、手指往大樹上抓;肩、肋、腳、腿、手臂以至頭部都有人練。這後來便有了什麼金剛掌、羅漢腳之類的名堂。練拳加上練功,武術好像水火互濟了,好像佐料齊全了,不料想,卻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
萬臨山用心記憶,自然不會主動介面。旁邊雷再招聽得入神,立即介面問道:“什麼現象?”
溫玉華道:“奇怪的是:兩個會武之人相鬥起來,誰勝誰負。並沒有棋高一著便似泰山壓頂的必然。一人練武四十年,另一人練武半年,相鬥之後,卻是練武半年之人獲勝。於是旁觀者道,武功重要,運氣更不能小視。也就是說,練武四十年那人武功雖高,但運氣不好,所以才敗了。後來,這位運氣不好的高手遇見一個手持利刃的村夫,依然未能取勝。練武半年的那位運氣好的人雖然勝了那村夫。但自己也被利刃所傷。這一下,便不能用運氣來說了。”
雷招弟問道:“真有這樣的事麼?”
溫玉華道:“真的有。其實,武術練到極高境界,也不過是一個人獨自練習之時,套路更優美,動作更利落而已。若要在武林中揚眉吐氣,便只能靠運氣。真正揚名了,由於根本沒有逢戰必勝的把握,必然擔心別人挑戰,同時又躲不過挑戰。這便是武術的頂點。即所謂武術絕頂高手,真正到了打鬥之時,其所練的武術幾乎是完全用不上的。而且,練武術之人,年紀稍大,力量就弱,身手便緩。再老一些,更疾病纏身,輾轉病榻。要想長壽,便只有等下一世了。”
雷再招道:“照師姐這樣說來,一個人,十歲開始練武,三十歲時也只能勝過幾個村夫,四十歲之後連村夫都不能勝了,五十歲之後還要疾病纏身。既然武術是這樣,我們還練武幹什麼?乾脆不要練了吧。”剛剛說完,忽然吸了一口氣,又道:“不對呀,我現在就可以一口氣打贏幾百個村夫。這個……”
“到底是因為什麼,倒要問問萬臨山了。”溫玉華道。
問到自己,不得不言。萬臨山乾咳了幾聲,又清了清喉嚨,才道:“溫姑娘剛才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