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太宰是老江湖,他人品貴重平日裡做事一板一眼,從不耍奸。
可要想動動心思時,那可就化身老狐狸了。
透過找各級官員談話,說是瞭解在任時的為官情況,東拉西扯中帶著他想知道的問題。
海量談下來,名單上的名字也瞭解了一些。
其中驚人的一部分都是從前王太師隱藏的支持者。
現在都暗中支援李慎為皇儲。
奪嫡之爭朝朝代代都有。
特別是兩位皇子實力旗鼓相當的情況下。
現下一個嫡出的皇子李慎,一個母家背景強大的貴妃之子李嘉,已然在官場內形成奪嫡兩大最熱人物。
雖說皇上現在不立太子,可總有立的那天呀?
越早站隊,賭對後的回報越大。
甚至已經有人在談話時表示願意支援常大人的外孫李瑞為太子。
常宗道卻十通通曉帝王心術,當今聖上拔除太師,真的只為太師擋住他做聖明天子的路?
常宗道不這麼想。
有了太師,又有皇后,他立儲都不能由著自己。
當初皇上應該對李慎抱著極大的期待吧。
為了兒子不像他這樣做個處處被掣肘的皇帝。
李瑕出手除了太師黨。
官場本來像一潭渾水,大家在裡面撈好處。
太師沒了,這潭水中的淤泥暫時安分,紛紛落入塘底,看起來水是清了。
其實,樹欲靜而風不止。
建朝初期,皇帝與大貴族士紳的利益一致。
國家發展,皇帝漸漸與貴族分裂開,成了對立。
皇上只想發展大周,叫大周越來越旺,皇權越來越集中。
這勢必要分貴族之權,觸動貴族利益。
就比如大周是塊肥肉,皇上已經不讓貴族們來咬這塊肉了。
雙方分裂為對立兩派。
李瑕不幸地剛好處於這個時機——
皇權不夠強,一大部分權力仍然握在貴族集團手中。
這才是政局不清的背後原因。
也是科舉不興的原因。
更是大周舉步不前的原因。
常宗道一雙眼睛看透人情,看透政局,看透帝王之心。
他接下來開始思考要怎麼一步步,安全地與皇帝一起慢慢佈下大網,一舉瓦解對立方的勢力。
若成功他這一壯舉便是千古名臣!
可媲美當年常牧之自焚死諫皇帝抗敵之舉。
現在官場對立太子一事,分為兩派,明面上不爭,暗地卻站隊清楚。
那就從這裡下手吧。
本朝一直存在後權過大,開國皇帝選後自然要選母家強大的女子。
到了先帝,選這樣的女子已經壓制了皇權,這也是先帝與先皇后感情不睦的主要原因。
再到當今,皇上雖與皇后表面恩愛,但看他做為便知,他深惡後權過大。
多看天子做了什麼,別聽他說什麼。
皇上能封常大人為太宰,是經過深思而定下的策略。
為著一個常宗道,設立一個從一品高官職位,若只理解為皇上的“信任”,想的就太簡單了。
他是要常大人做扭轉政局的強大助力。
常大人想通自己要怎麼做時,不得不深深感嘆皇上的深謀遠慮。
李瑕,其心機之深比自己所瞭解和猜測的還要深得多。
同時也驚出一身冷汗,若是自己沒能理解皇上的苦心,後面他的官路又要走向何處?
……
皇后在太師倒臺後仍然能聯結百官,是因為“皇后”這個位置,本身自帶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