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都已得道。”
得道者,凝於大道金丹之內。脫去凡俗,喚作陸地神仙。
那兩人偏頭看來,略有點頭,以作示意,然後便不予理會,繼續論道。而他們的棋局,又是一盤和局,已無處下子。
少年繼續領著秦先羽行走,指著前方的山洞,說道:“內裡有位長老。枯坐二百餘年,一心修行,意在積蓄真氣,彙集法力,心繫道行增進,卻未曾習練過半點神通道術。”
然後他指著滿山遍野,說道:“這裡有許多山洞,許多洞府,但有些是空處,而多數有人在內修行,他們百年如一日,積蓄真氣或法力,藉以突破境界,尋求得道成仙,尋求元胎入道,道胎化聖,更是尋求仙胎羽化之境。”
他們來到一座洞府前,敲門拜訪。
內中並無回應。
然後少年伸手推開了洞府大門。
顯現出來的是一座水晶所鑄的通道,彷彿冰晶,卻又不冷。
盡頭處是一汪清池。
清池上有一人盤膝而坐,閉目運功。
他坐在池水上,未曾運用法力,未曾施展本事,卻浮而不沉。
他輕得似乎不像是一個人,而像是一根羽絨,或許他的本體就是輕如羽毛。
就如和沉鐵外形相似的浮木。
這人身著道袍,面色清淡,聽聞動靜便睜開眼睛來,眼中如水晶一樣淡漠,只瞄了一眼,便垂下眼瞼,默默修行。
秦先羽忽然怔在那裡。
清淨之心者。
秦先羽有天生清淨境,但他卻有一個常人的心。
但這道人,乃是清淨之心。
從見到這人的第一眼開始,秦先羽便知曉,這是一面鏡子。
倘如秦先羽自身的清淨境,是一面湖泊,隨風盪漾,遭遇諸般事情,能起漣漪水痕,能生喜怒哀樂,最終仍會歸於平靜。但這道人不會,他有清淨之心,便是一面鏡子,萬物不沾身,萬事不在心,淡然超脫,漠然無情,任何事情都在他心底泛不起一絲漣漪。
這種人物,對世間是大善。
所謂大善,便是因為將世間一切,俱都一視同仁。
不論你是常人,還是修道人,或是同門,還是長輩,皆與花草無異,俱是岩石塵土。
世間一切,都是灰燼塵土。
而灰燼塵土,也是他眼中的世間眾生。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秦先羽微微閉目,心中道:“清淨之心,天生便是一個聖人之心。”
他睜開雙眼來,目中不似那道人一樣淡漠,略微有些情緒波動,但終究歸於平靜。
“這位是本門二代弟子,天生有清淨之心。”
少年說道:“懷有清淨之心的人物,萬般事情加身,亦無喜怒哀樂,心如明鏡,勘破一切。”
秦先羽說道:“道書中說,這等人物心性絕頂,天賦絕佳,故而修行起來,乃是世間一等一的迅捷,若能修得直指大道的功法,便能有望得取大道,踏足道境,成就真仙道祖。”
“確是如此。”少年說道:“但正因為過於完美,心性過於清明,故而少了人世感悟,少了喜怒哀樂,少了凡世情緒,在勘破仙聖之境時,或多或少有些礙難。反倒是清淨境,雖然不如清淨之心那般完美,但有了情緒波盪,卻更容易超脫出來。”
清池上的道人,依然閉目修行,未有半點動靜。
即便秦先羽二人談論的便是他,可他依然置若罔聞。
因為他是清淨之心者,對於身外之事,皆不在意。
“他在感悟道劍,藉此破境。”
少年說道:“傳聞道劍乃是心與神交,憑空而生,他便在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