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部分

拳也不是一腳而是身勢,小肚子領著身體走出了身勢,力在腳下你在想那個手怎麼發力是背道而馳。

拳譜說到輸贏總用那句拳訣:打破身勢無遮攔。打人一拳踢人一腳不叫贏,破、除敵人的身勢,把敵人連根拔起才叫“贏”,在戰場上你破除了敵人的身勢不是贏了,而是掌握了敵人的生死。

節奏---行拳的節奏只能模擬,模擬師傅的拳架與節奏,形意和音樂是一樣的,有自己的韻律身體的韻律。這個提高在自己了,誰也幫不了你,因為拳中的戰意無法仿效。從楷書練起到潑墨山水恣意縱橫,天下間沒有兩幅一模一樣的國畫,也沒有一模一樣的武者。

這樣才是練形意拳。

比如萬人太極拳的大場面,也許只有一個人是按照自己身體的韻律與呼吸在行拳,其他都是擺樣子的,一萬人的脈搏呼吸怎麼可能一致呢?

為了追求整齊劃一為了求“一”,很多人放棄了自己的韻律,也許很多人根本不懂這個道理。國術源於戰場搏殺,本身不適合表演,但可以統一到軍陣,軍陣其實也有別於今天的集體表演。在軍陣中個人能力是可以淋漓展示的。

天地無私不捨不得!

小孩子被大人狠心斷了nǎi以後,才能嚐到美味學會吃東西。習武之初也有斷nǎi後的難受,身體的不舒服等等,等你yù罷不能的時候,其實你已經上路了。武功佔用時間、疲乏身體,只是最初的認識,武人從武功中得到的好處太多了,起碼身體的強健無可比擬。

一棵小樹消去雜枝才能茁壯成長枝繁葉茂,人也是如此,不能想怎麼長就怎麼長,這些要靠師傅的教導,更靠武者的自律。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想站在武學的巔峰就要把握自己。

一個沒有師傅的人練成武功是值得敬佩的,因為他能自律,能做自己的主。一個沒有廟的和尚能成功更值得敬佩,因為他沒人管還能自信且自律,能不為外物左右,才能不為敵人左右,敵人直打、我斜打,你打上、我打下,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咱倆誰也不挨誰的事,誰說當頭炮就一定要跳馬?

呵呵這樣的武者就是在行拳中找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強大的內心世界,天地在我心,這樣的武者會越來越強,這樣計程車兵組成的軍隊戰無不勝。

'bookid=2560599;bookname=《八極拳霸九天》''bookid=2646978;bookname=《話說形意拳門之真諦》'

………【96 打人如薅草】………

這是當年父親講的一句話,其實也是拳譜中的話語。只不過在如今出的書中,變成了“打人如蒿草”這幾個字而已。

當年我一直理解為“蒿草”兩個字,後來對這兩個字加深理解,改變了想法,源於與父親的一次談話。

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是如今習練形意的人經常唸叨的話語。其實應該是看人如薅草才對,其實看人打人都如薅草一般才是形意。

我當年唸叨這句拳訣的時候,被父親笑話。父親問:“天下的草這麼多,為什麼單指蒿草呢?看人如青草不行嗎?”

“這個”我無言與對。

父親說這是北方方言造成的,這句話的本意是“薅草”的意思,翻譯成現代的話就是拔草。一個字的改動就能使這句拳訣大不一樣。

因為薅草與蒿草兩個詞是同音,因此在口傳數代之後,慢慢地演變成了蒿草兩個字。仔細的分析起來,薅草的意思要大於高草,在拳訣中改動了這個字,就使這句話喪失了味道。

看人如薅草。

看一個人的時候,如果這個人是你的敵對方,那麼你看他一眼的時候,心裡就要想著“薅草”去拔你敵人這棵草。從看到這個人第一眼起,你就想到了怎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