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頁

更有一種簡單的猜拳玩法,流行於吾鄉的幼兒間,手的形式只有三種,捏拳頭表示&ldo;石頭&rdo;,五指平伸表示&ldo;紙頭&rdo;,伸食中二指表示&ldo;剪刀&rdo;。若一人出拳頭,一人出食中二指,叫做&ldo;石頭敲斷剪刀&rdo;,前者贏。一共有三句口訣,其餘的兩句是&ldo;剪刀剪碎紙頭&rdo;,&ldo;紙頭包石頭&rdo;。這玩法另有一種形式:以手加額,表示&ldo;洋鬼子&rdo;,以手加口作摸須狀,表示&ldo;大老爺&rdo;,以食指點鼻表示&ldo;鄉下人&rdo;,玩時先由兩人一齊拍手三下,然後各作一種手勢。若一人以食指點鼻,一人以手加口,叫做&ldo;鄉下人怕大老爺&rdo;,後者勝。其餘兩句口訣是&ldo;大老爺怕洋鬼子&rdo;,&ldo;洋鬼子怕鄉下人&rdo;。鄉下人就是農民,大老爺就是縣長,洋鬼子當然就是外國人。這三句口訣似是前時代‐‐《官場現形記》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的時代‐‐遺留下來的。但是兒童們至今只管沿用著。聽說兒童是預言者,童謠能夠左右天下大勢。或許他們的話不會錯,現在社會還這般,或者未來的社會要做到這般。

近來看見兒童間流行著一種很可笑的徒手遊戲,也是用五官為遊戲工具的,但方法比前者巧妙。例如一人問:&ldo;眉毛在哪裡?&rdo;另一人立刻伸手指著自己的鼻頭答道:&ldo;耳朵在這裡。&rdo;一人問:&ldo;眼睛在哪裡?&rdo;另一人立刻伸手指著自己的耳朵答道:&ldo;嘴巴在這裡。&rdo;……諸如此類,凡所指非所答,所答非所問的,才算不錯。詳言之,這遊戲的規則,是須得所問,所指,所答,三者各不相關,方為得勝。若有關聯,反而認為錯誤,算是輸的。這遊戲的滑稽味即在於此。頑皮的孩子,都會隨機應變地作這種是非顛倒的玩意兒。正直的孩子玩時便常常要輸,他們不能口是心非,不會假痴假呆,有時只學會了動作的虛偽:例如你問他&ldo;鼻頭在哪裡&rdo;,他便指著耳朵回答你說&ldo;鼻頭在這裡&rdo;,便是半錯。有時只學會了言語的虛偽:例如你問他&ldo;眼睛在哪裡&rdo;,他指著眼睛回答你說&ldo;耳朵在這裡&rdo;。也是半錯。最正直的孩子,一點也不會虛偽:你問他&ldo;耳朵在哪裡&rdo;,他老老實實地指著耳朵回答你說&ldo;耳朵在這裡&rdo;,那便是大錯,而且大輸了。我於此益信兒童是預言者,兒童的遊戲有左右天下大勢之力。現今的世間是非顛倒,已近於這遊戲;未來的世間的是非也許可以完全同這遊戲中的一樣。

上述數種遊戲都是用口和手指為工具。還有僅用手的動作的遊戲與僅用口說話的遊戲,更加簡單。有一種互相打手心的遊戲叫做&ldo;拍蕎麥&rdo;。其法:二人相對同聲拍手三下,作為拍子快慢的標準。第四下即由一二人各出右手互相一拍。第五下各自拍手,第六下二人各出左手互相一拍,餘例推。總之,其方法是自拍一下,交拍一下,相間而進行。&ldo;劈啪劈啪&rdo;之聲繼續響下去,沒有限制。誰的手心拍得痛了,宣告罷休,便是誰輸。大家怕輸而好勝。就大家不惜手掌,拼命地互相毆打。直到手掌拍得紅腫而麻木了,方始罷休。孩子們的被私塾先生或小學教師打手心,好像已經上了癮,不被打是難過的。所以在放學之後,或假期之中,沒得被先生打,必須自己互相打一會手心來過過癮。而且這種癮頭,到他們年紀長大時恐怕也不會斷絕。有許多大人們歡喜被虐待,不受人虐待時便難過。他們也常在自己找尋方法來過被虐待狂的癮,不過不取拍蕎麥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