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7部分

李佑當年在內閣擔任中書時,其實活動範圍很小。但接觸最多的就是兩種官員,一種是下家大學士,一種是上家六部各司官員,所以李大人對於和六部打交道不是很犯愁,多多少少都可以找得到相識之人。

李佑三番五次朝堂大戰,都是極其高階的中樞裡,與六部各司業務官員波及不大。所以在這個層面裡,他倒沒直接得罪過什麼人,除非好死不死的遇到了與幾位大學士非常親近的徒子徒孫。大概六部各司官員也犯不著招惹他罷。

八月十三日,李佑手持誥書,來到承天門外各部衙門開始活動。在地方上,他是大老爺,到了京師,就沒這麼金貴了。該自己出面時,別人代勞不了。

先去了戶部,被負責他這部分的陝西清吏司度支科小吏告知:“李大人先確定了人頭,才好計算開銷並支取銀兩。”

隨即李佑又去了隔壁吏部,被熱情周到的建議:“李大人先有了公署,我等才好調撥書吏去填充。”

其後李佑又去了工部,營繕司主事為難道:“無論重新營造也好,使用現有空餘官署也罷,不能空口無憑給了閣下,須得有印信文書。”

李佑的官職名義上算是都察院外差,使用長方形關防,而不是正方形的官印,不過關防現在尚未發下來。

於是號稱有門路有關係的李僉憲拿著誥書在各部轉了一圈,除了混個臉熟,什麼也沒有辦成。。。

其實還算不錯,沒有人蓄意刁難他,只是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節奏就是這麼個節奏,程式就是這麼個程式。

在揚州府以雷厲風行出名的李大人站在京師大街上,無力的仰天長嘆三聲。面對官僚機器的運轉慣性,能征善戰的李大人也只能暫且敗退。

無可奈何,李佑只好再去了兵部催討關防。

兵部盧老尚書神色凝重,若有所思道:“鑄造關防大印哪有如此便捷,怎麼也要過了中秋。你先不用急切。”

李佑本想趁機與老尚書說說巡捕營,看看有什麼法子,讓自己能夠方便的借用巡捕營官軍之力。不過看老尚書神情,又聽到他說“先不用急切”,總覺得話裡有話。

盧尚書也不想瞞李佑,又主動透露道:“聖母有諭到部,要另行特簡提督巡捕五營一員。”

提督巡捕營?李佑大吃一驚,他正琢磨如何在巡捕營上揩油,沒想到慈聖皇太后居然也想到這裡,要直接設一個總領巡捕營的提督!

李佑再回想那日廷推,當他先搬出祖宗法度、後製造政治壓力時,錢太后輕而易舉的就退讓了,小小的出人意料一把。

但這幾日他尚處於興奮時期,沒有多想。只道錢太后見事不可為,在群臣壓力下不想拖泥帶水,便果斷抽手了。

難道當時她只是隱忍一時,而這個提督巡捕五營就是慈聖皇太后預備的後手?而且可以想象,人選八成是武職勳貴人物。

管理京城治安的三套人馬中,巡按御史是朝廷督查之官,兵馬司是地方坊鋪之官,這兩者都屬於文官;而巡捕營是京營禁軍的一部分,只是被抽出來專司捕盜,所以仍屬於武官。

李佑下意識問道:“不能阻止麼?”

盧尚書搖了搖頭。其實李佑也明白,皇家在兵部武選之外,特簡任命武官,位元簡文臣阻力小的多,原因有兩點。

一是甲申之後,在保留了文官治國傳統之下,武官雖不大幹政但與皇家關係更密切,無論是特簡還是兵部選官,涉及軍隊的任命必須天子親自閱過用寶,這是高宗皇帝遺留的慣例。

二是文臣如果過於爭奪軍權,只怕要招惹居心叵測的非議,所以在任命武官爭議出現時比較收斂。只要武官不幹政,基本就可以忍讓。

總而言之,錢太后想簡拔提督巡捕五營,只怕並不難,比提拔文臣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