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笑一通,李佑迅速進入角色,他把書吏和隊正輪番叫進來說話。這些人個個低眉順眼,十分恭敬。沒有出現敢甩臉子叫板給主角下馬威的腦殘,也沒有冷哼一聲待主角發掘的不得志高人。
新官上任的李巡檢淡淡的失落了,網路小說定律再次失效。在這劉巡檢經營十幾年,又是沒有外人能插手的地方,哪會出現什麼敢和他女婿對著幹的手下。
這官如何做,李佑這幾日想了很多,也和老岳父交流過,漸漸也有些懶人思路。為了達到輕鬆省事的把官做大做強的目的,起碼要保住位置,無非是兩個方面,一是官聲二是名聲。
官聲就是要做事嚴苛一點,不要以為這是貶義詞。李佑可不像知縣這類官員,有時候或許需要愛民如子的名聲。相反,作為治安官嚴厲苛酷一些,在這個時代的官場,往往會有能幹和敢於任事的風評。畏威才能懷德的說法大有市場的,只要注意尺寸別過分虐民引發民變即可
名聲就是繼續在詩詞上剽竊揚名,有了大名聲,自然就有大好處,李佑一直堅信這一點,還有比這個價效比更高的辦法麼?沒有名聲他能坐得到這個位置?但要繼續揚名也許比在縣城難了,畢竟西水鎮比縣城格局還低了一等,是要仔細考慮考慮。
這時有門丁手持名刺稟報說:“西水稅課局大使來訪。”
李佑接了名刺看了一眼,曉得這大使姓張名世英,便匆忙迎至大門處。
這西水鎮乃交通要衝、四方貨物匯聚之處,縣裡便將此處定為集市,算是個大宗貨物集散地。又設了稅課局進行商稅徵收,凡貨物進市、交易都要收稅。
課稅局正官為大使,和西水巡檢司巡檢一樣都是從九品官,也是這西水鎮上除了巡檢外唯一有品級的官員。他主動來訪,李佑不能失禮,自然要出迎。
張大人四十餘歲,容貌疏朗俊致,原本也是個不得志秀才,便選了貢充任這個九品雜職。他見了李佑便拱手道:“在下失禮來訪,有勞李大人出迎。”
本來李佑此時還當不得大人老爺之類稱呼,但誰都知道他板上釘釘要繼位了,提前稱呼一聲李大人也不為過。
李佑也客套幾句,請進來上茶談話,兩人一個準九品武職,一個九品雜職,地位真是相當的不能再相當了,不一會兒二人便熟絡的以兄弟相稱了。
只聽得張世英張大人道:“以後同鎮為官,要多多親近走動才是,今晚設了便宴,請賢弟賞光。”
李佑自是答應下來。
―――――――――――――――――――――――――
這幾天更新慢,主要是在糾結這書到底是以主角做人為脈絡還是做事為脈絡,想了一週末,決定還是走輕輕鬆鬆慢慢悠悠的各類人**往的悠閒路子。
第六十九章 上任第一把火
就當李佑以為上任的第一日平靜無事,慢慢和張大人閒扯時,便有一個兵丁匆匆衝到廳外,稟報道:“鎮上數十府城無賴正和縣城人毆鬥。”
李佑聽了一時沒想明白,府城人和縣城人怎麼在本鎮群毆起來了?旁邊張世英道:“想必又是因為生絲買賣的事情。”
說起這個李佑立刻清楚怎麼回事了。原來這一兩年南直隸年景不是太好,桑葉產量少了許多,這就影響到了蠶絲和生絲的產量,又連鎖引發了整個蘇州府絲織業原料短缺局面。
前頭說了,西水鎮是一個大集市,太湖西岸、北岸一帶的大批次生絲貨物常販運到這裡買賣。虛江縣城絲織機戶也是很多,能借著同縣地利之便搶購這些生絲,所以原料倒也不是很缺。但那府城裡機戶上千,機工數萬,原料缺的厲害,到處尋找生絲。見這西水鎮裡常有大量生絲進出,去求購但又搶不過本縣人,那是十分眼紅。
前一陣子府城五六家有勢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