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你在想什麼?”明日香這樣問道,而雷哲一句話差點讓她跪在地上
“我在想今天晚上吃中餐,還是吃西餐…”
“你怎麼不去死?”
“嘿,我要死了你怎麼辦”雷哲半開玩笑的說道,接著他繼續道:“找我有什麼事嗎?一般在學校你是很少來找我的”
“你不會忘記今天是什麼日子,明天碇真嗣就會來到這裡,而明天也是第三使徒攻擊這裡的日子,NERV已經算出使徒攻擊的時間,現在軍方已經開始佈置,這裡就跟原作一樣,軍方並不希望依靠NERV來解決這件事,看來他們真的很不信任NERV啊”
“第三使徒嗎?不知道會是我們熟悉的水天使‘薩基爾’,還是從伯達尼基地裡面跑出來的那個試驗品”對於一個宅男來說,如果不看EVA那就根本算不上一個宅,就好像那句‘平生不識武藤蘭,看遍A片也枉然’這句話一樣,EVA在很多人心中都是難以忘懷的故事
而且EVA的故事是那種看第一遍有些茫然不知所云,看第二遍才會略微明白一些東西,當看過三遍乃至四遍後,才可以說真正明白這個故事在講述什麼,也許是出現的年代不同,導致故事的形式也不同
《EVA》最開始注重描寫戰鬥場景和人物對話,隨著情節推移,故事逐漸變成對人物內心世界的精神分析式的敘述,尤其到TV最後幾集時表現得尤為明顯
《EVA》那革命性的強烈意識流手法,大量宗教、哲學意象的運用,在日本社會掀起被稱為‘社會現象’程度的巨大回響與衝擊,作為創始者,庵野最初只是想要藉助NGE來表達那段低潮期的生活,對於此點他本人有過清晰的闡述:“我在過去四年裡渾渾噩噩,一事無成,《EVA》可以說是那樣的我的寫照那四年裡我一直在逃避,覺得自己只是每天過完一天是一天我不斷地對著自己的內心說‘不能逃避’,而《EVA》的創意可以說是因此而開始,是為了把自己的心情表現在螢幕上,而構思出來的作品…”
庵野將自己曾經以逃避的態度來虛度的四年光陰的種種心態——或者說是他自己的精神問題,透過動畫這一載體,展現到觀眾眼前以獲得宣洩而想要在螢幕上展現自己的內心這一創作動機,也決定了NGE將成為一部充滿庵野個人色彩的作品
《EVA》就像一幕幕的夢境堆疊呈現出一個少年的內心成長、受創、以及最後如何被補完的故事;所有的謎題、資訊不過只是過程之中出現的點綴;真正的本質是要觀眾理解‘動畫是虛幻的;還是滾回現實!’這個殘酷的事實
庵野實際上在TV版進行到第二十話就有結束的想法,因為庵野秀明認為‘不能夠按照想象的樣子創作出來,還不如就在這裡放棄’
表明他身上揹負的壓力與煩惱並沒有因為《EVA》的製作而釋放,反而使得怨念積壓
庵野在製作過程過於堅持自我意識的主導邊寫邊拍的劇本與短缺的經費,來自電視臺和製作方的‘老人們’的壓力,對‘庸俗’的觀眾‘只想看半**的美女開著巨大的機器人衝向宇宙’的不滿家長們對動畫中刺激性內容的投訴,《EVA》狂熱fans對製作組及其本人的威脅以及與其相關的社會背景,這一系列因素導致了TV版“突兀‘的結尾
排除當年庵野自身的情緒作用給舊世紀末期作品基調上帶來的負面影響,單就表現創作思想這一點,EOE已近乎完美地將創作者的意志呈現了出來——這已經不再是幾個孩子之間簡單的‘喜歡與討厭’的問題,它真正反映的社會現實——以及蘊藏於社會現實中的問題
‘沉浸於自身夢幻之中,逃避現實’這一問題
針對這些,創作者對此的態度和思想藉由作品的結局體現得十分清晰
但正由於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