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太基城邦,當初可是能夠與羅馬共和國相抗衡的存在。
迦太基城邦也有不少名將,其中最有名的是差點打穿羅馬的漢尼拔。
儘管羅馬三巨頭在保持微妙的均衡,這一次大戰三個人還是為了保住羅馬榮譽,選擇共同聯手。
“我們神聖羅馬帝國七大選帝侯共同出兵,希望諸位可以不留餘力討伐阿提拉,一旦讓阿提拉做大,我們將再也無法與之抗衡。”
霍亨索倫對君士坦丁拿出珍藏多時的熱那亞十字弩軍團、擁有戰象和騎兵的迦太基軍團,十分滿意,他希望亞歷山大、凱撒、龐培也能盡力作戰,而不是由神聖羅馬帝國的七大選帝侯孤軍奮戰。
“這一次,為我效力的威尼斯人,也會派出軍團。”
凱撒也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威尼斯船隊還有威尼斯重灌步兵為之效力。
“我調來了西西里軍團。”
龐培也拿出自己的兵力。
霍亨索倫又看向亞歷山大:“亞歷山大,馬其頓王國是否可以擋住奧斯曼帝國的攻勢?我可不希望馬其頓軍團在和阿提拉大軍交戰時,突然返回馬其頓王國,防守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帝國的西帕希騎兵、耶尼切裡軍團確實驍勇善戰,他們的威名傳遍小亞細亞,但希臘城邦有斯巴達人和雅典人,雅典人帶領的希臘海軍、斯巴達人帶領的步兵,足以短時間阻擋奧斯曼帝國攻陷希臘。”
亞歷山大面對奧斯曼帝國的攻勢,無動於衷,選擇了相信一度繁榮的希臘城邦。
亞歷山大征服希臘諸多城邦時,可是耗費了相當大的力氣。
只有亞歷山大自己,才知道斯巴達戰士的可怕,亞歷山大需要親自帶領夥伴騎兵,攻擊斯巴達人後方的營地,導致斯巴達人陷入混亂,這才拿下斯巴達城邦。
也正因為知道他們的善戰,只要讓稍微有點頭腦的雅典人,指揮好戰的斯巴達人,斯巴達人就不會那麼容易中計。
斯巴達人也有自己的缺點,那就是腦子不大容易變通。
亞歷山大的手臂纏繞著紗布,他在與阿提拉的交戰中受傷,也證明了他的英勇。
沒有多少個西方領主敢正面衝擊上帝之鞭阿提拉的騎兵,而亞歷山大在劣勢局面還能與阿提拉換傷。
霍亨索倫倒沒有懷疑亞歷山大與阿提拉作戰的決心。畢竟在所有西方領主之中,亞歷山大算是好戰之人,討伐阿提拉的同盟,還是亞歷山大主動提倡。
主要是亞歷山大的馬其頓王國的兵力被奧斯曼帝國牽制,導致亞歷山大無力統籌全域性,乾脆將指揮權交給了霍亨索倫。
神聖羅馬帝國的人口,比起馬其頓王國只多不少。
神聖羅馬帝國擁有不少平原,而馬其頓王國以山地為主。
“東方漢帝國的夏王,還有沙俄帝國的葉卡捷琳娜,他們加入我們聯軍,但還遲遲沒有出兵。”
亞歷山大對楚天、葉卡捷琳娜的組合有了意見。
沙俄帝國的騎兵,絕對是一支足以改變整個戰場的強大力量,然而,楚天、葉卡捷琳娜兩個人遲遲沒有動靜,而是擁兵自重,還在等待時機進場。
君士坦丁已經習慣了楚天利益至上的作風:“他們多半認為,我們的損失還不夠慘重。真是狡猾的東方人,不到最後,他們就不會主動經常。”
“他們以自己的力量擊敗金帳汗國,現在獨自行事,無可厚非。我們應該做好沙俄帝國不會出手的情況下,獨自擊敗阿提拉的準備。”
“言之有理。”
西方的大領主們,都認為楚天不容易相處,他的行事作風沒有任何的規律。
“阿提拉的大軍很快就會推進到林茨,在此之前,還有兩位新的盟友,願意加入我們聯軍,一起對付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