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國,漢城,遼東軍軍主樂毅、高麗軍軍團長李成桂,在漢城集結兵力,擁兵六十萬。
鄭和、周瑜的四十萬伏波軍奉命駐紮江華島,配合遼東軍、高麗軍進攻東瀛九州島。
傳送陣閃動,太子楚武從傳送陣出來。
楚武的東宮衛隊有呂玲綺的三百幷州狼騎、諸葛亮的三千連弩兵。
另外,此次出征,夏天涼將楊行密的五千黑雲長劍軍、皇家野豬的五千薩瓦蘭重騎兵交給楚武指揮。
雖然楚武可以指揮的兵馬只有萬餘人,但對於十六歲的太子而言,指揮一萬精銳,已經不得了。
這一萬精銳,已經涵蓋步兵、弩兵、輕騎兵、重騎兵。
放在蒙古帝國,楚武相當於萬戶級別的高層。
夏天涼要求諸葛亮輔佐太子,但不得任何事都為太子出謀劃策,而是需要太子憑藉自己的能力,完成這次遠征。
諸葛亮想要掌握好分寸,實則不易。
既要輔佐太子,又不能溺愛。
“太子殿下,皇后有令,此戰多數決策,由太子殿下您親自決定,並且需要承擔後果。”
諸葛亮對楚武這般說道。
諸葛亮也很無奈。
楚天要求他凡事不必躬親,而夏天涼要求他不得過於輔佐太子。
楚天、夏天涼擔心楚武會變為劉禪那樣平庸的太子。
輔助太強,反而不利於太子成長。
楚天也是經歷上百次大戰,從死人堆中爬出來,才有現在的位置。
如果諸葛亮什麼事情都幫太子做了,那麼楚武大機率會過於依賴諸葛亮。
楚武聽了諸葛亮的話,不禁握拳,父皇、母后對他的要求十分嚴厲。
討伐秦嶺山賊,沒有預想之中的戰功,此次遠征東瀛,必須立下戰功,才能讓父皇和母后滿意。
因為楚天擊敗的強敵太多,所以眼界很高,對太子的要求也很高。
“太子殿下!”
樂毅、李成桂等將領,知道皇太子親征東瀛,這是歷練,也是對東路軍的重視,於是親自前來迎接。
“東路兵馬有多少人?”
“步騎兵六十萬? 水師四十萬。第一階段? 攻下九州島。第二階段,攻下四國島、本州島。第三階段? 攻下北海道。”
燕國大將軍樂毅是東路兵馬統帥。
“一百萬兵馬……”
楚武第一次看到規模如此龐大的兵力出征。
大夏王朝休兵五年? 各個軍團像是消失了一樣。
當帝國的戰爭機器開始運轉,動輒出動百萬大軍。
“東瀛四島? 唾手可得。”
“太子殿下不可大意。東瀛四島約有兩三千萬人口,在本土作戰? 可募兵百萬? 另外,織田信長在三年前加入了海上同盟。”
樂毅奉命征討東瀛幕府,實際上,幾年前已經開始謀劃遠征東瀛四島? 對織田信長的一舉一動? 瞭如指掌。
三年前,織田信長實在無法承受大夏王朝的壓力,加入合眾國建立的海上同盟。
不過,即使織田信長加入海上同盟,也無法阻止大夏王朝拿下東瀛四島的決心。
漢城附近的海域? 上萬艘戰船陳列,一隊隊兵馬登船?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楚武這一隊兵馬? 分得戰船百艘。
諸葛亮清點兵器、糧草,向楚武彙報。
楚武必須要了解行軍打仗的方方面面。
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
討伐的制勝之道? 在於擁有龐大的國力。
秦國國力強盛? 白起、王翦暴打六國。
沒有國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