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水詳細的將鄭巖在朝鮮做的事告訴他們,包括鄭巖入朝後參加的所有戰鬥、做過哪些有意義的事,以及是如何救他。 其實很多事他並不清楚,找了許多人才打聽到。 聽得鄭家人淚流滿面。 鄭父淚花閃爍臉上則帶著笑,溫和地說:“同志你不用自責,你們為了保家衛國不顧危險上戰場,上戰場哪有不犧牲的,阿巖是軍人,無論他做什麼我和他阿媽都支援他。” 朱曉玉將鄭母的話翻譯給三人,幾人都沉默了。 鄭巖是這個貧困家庭的希望,他若是能活著,還能繼續往上升,將來轉業在縣城裡有份工作,他的父母妻兒的生活條件都會得到改善。 卻為了救阿水而死。 犧牲的烈士家屬能領到一筆撫卹金,但又有多少人願意領撫卹金呢。 父母沒了兒子,妻子沒了丈夫,孩子沒了父親。 阿水來之前就想了很多,唯獨沒想到鄭家父母非但不打罵他還對他說出這番話。 他心裡更不是滋味。 鄭母抱緊孫子,抬起粗糙的手碰了碰阿水疤痕交錯的臉,和藹的對三人說:“都受苦了,沒有你們,哪有我們安定的生活,我們感激還來不及,千萬別覺得愧疚和虧欠,你不欠誰的。” 阿水喉嚨澀然。 朱曉玉問道:“阿叔阿嬸,鄭排長的媳婦兒不在啊?” 人家表明要給予經濟上的幫助,鄭排長的愛人也得在場才行。 鄭父鄭母神色有些不自然。 老二鄭榮開口道:“大哥犧牲不久大嫂就改嫁了。” 朱曉玉:“這樣啊。” 這種事很正常,丈夫犧牲了,兒子年幼自己又年輕,改嫁也是人之常情。 父親犧牲母親改嫁,最可憐的就是孩子。 不過,全家穿的最好的就是鄭巖的兒子鄭建國,雖然瘦小但比兩個堂姐長的更好。 鄭建國的爺爺奶奶用最大的努力,力所能及的為他提供最好的生活。 盛嘉寧對朱曉玉使個眼色,朱曉玉會意,說道:“阿叔阿嬸,三位同志遠道而來,一是看望你們,二是想給二老和建國一些經濟上的幫助。” “叔叔阿姨,這是我的一點心意。”阿水把盛嘉寧給他準備的一個布包放到鄭母手裡,裡面有一百五十個銀元,兩根小黃魚。 現在通貨膨脹雖然被遏制,但人民幣面值較大,從五百到五萬,一筆日常交易少說也要幾百。 過兩年會發行新的人民幣,從一分到十元,盛嘉寧考慮到鄭家住在山區,有錢捨不得花,加上交通閉塞資訊不通,到時新幣發行需要將老版人民幣拿到銀行按面值比例換成新版人民幣。 鄭家不知道這件事,過了調換的時間錢就作廢了。 反倒是銀元不管什麼時候都能換成錢,也不怕被蟲蛀鼠咬火燒,除了重了點,沒毛病。 救命之恩不能用錢來衡量,但經濟補償往往是最實際的。 鄭家只有鄭建國一個男孩,鄭父鄭母不會同意更不放心幾個陌生人把孩子帶走。 現在的工作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但也不是找不到工作,只要錢到位還是有辦法解決。 如果想要工作也能想辦法。 布袋沉甸甸的,鄭母捏了下,不用開啟都知道里面是什麼,當即反手就把錢還給阿水:“孩子,你們來看我們就足夠了,還有這些東西我們也都收下,這個真不能要的,阿巖知道了在地下會不安心。” 鄭父搖頭道:“國家已經給了撫卹金,養大建國沒問題,政府和村裡也很照顧,我們兩口子還能再幹十幾年,等我們幹不動建國也長大了。” 一同來的老村長聽他這麼說就著急了:“老三你說的是什麼話,阿巖的撫卹金不是被嶽阿枝全都拿走了嘛,家裡都窮成什麼樣了,你逞什麼強?再說建國過三四年就要上學了,你總不能不讓他上學吧,不上學怎麼有出息。” 村長沒想佔便宜,只是覺得鄭建國的父親是烈士,他不希望這沒爹沒媽的可憐娃娃像他們一樣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既然有貴人幫助為什麼要拒絕。 而且他看得出盛嘉寧三人確實是誠心想要幫鄭家。 鄭老三兩口子自己身體都不好,能不能把娃養大得看天意。 再親的親兄弟姐妹成了家首先要顧的肯定是自己的小家。 現在鄭榮還顧念兄弟情,將來呢? 再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