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頁

清代科舉考試,十分嚴格,但是總有時有弊端,有人鑽各種空子,作弊。最有把握的,就是自己程度不差,又認識主考,在文章中約好暗號,很容易取中。而這暗號又要不留痕跡。據記載:有一次福建某大官將要主持會試。在京中宴請同鄉舉子中親密親友,執壺親自斟酒給大家說:&ldo;盡此壺!&rdo;參加宴會的人領會意思,第一篇八股文結尾處,都用了&ldo;盡此乎&rdo;三字,都中了。獨有他女婿沒有領會,未用&ldo;盡此乎&rdo;三字,結果名落孫山,沒有考中。有人舉發他通關節,他分辯說:沒有關節,要有為什麼我女婿沒有考中?這事算是平息了。又據《制義叢話》引林則徐所述故事道:福建有一在京大官,要主持會試。不少知交小輩都來向他打聽關節。他申斥這些人說:&ldo;你們這群孫猴子,好大膽!&rdo;大家一鬨而散。等到進場:首題是&ldo;巍巍乎惟天為大&rdo;至&ldo;無能名焉&rdo;一章。一人忽然想到他罵孫猴子的話,頓然領會。文章破題就用了&ldo;大聖齊天&rdo;四字,果然考中了。另《諧史》也有此題。其破題全文是&ldo;齊天大聖,極天下之無狀焉。&rdo;和林則徐所述故事不謀而合。

同樣從《四書》中出題,各句書各章書大有難易,何況還有截搭題,可以任意擷取兩個字作題。有的考試專以此難人,因之也成為諷刺的物件。如《孟子》中句;&ldo;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麇鹿,曰,賢者亦樂此乎&rdo;句,有位考官只出&ldo;顧鴻&rdo;二字,參試士子作詩諷刺道:

&ldo;禮賢全不在胸中,扭轉頭來只看鴻,一目如何能四顧,本來孟子說難通。&rdo;

&ldo;顧&rdo;作動詞,後面有四樣,這位考官割裂經書,只出一樣,所以用&ldo;如何能四顧&rdo;諷刺之。又如《孟子》中&ldo;見牛未見羊也&rdo;一句,題目只出&ldo;見牛&rdo;二字,也以詩諷刺道:

&ldo;屠刀放下可齊休,只是當年但見牛,莫謂龐然成大物,看他觳觫覺生愁。&rdo;

按這故事是鮑桂星作河南學政時的事,桂星字雙梧,又字覺生,所以末句及之。這故事有十幾道怪題,如&ldo;廣大草&rdo;、&ldo;禮雲玉&rdo;、&ldo;十尺湯&rdo;、&ldo;七十里子&rdo;、&ldo;谷與魚&rdo;、&ldo;下襲水&rdo;等等,都是割裂《孟子》書中的句子,簡直不知所云。都有詩諷刺之,不一一徵引了。末了還有一首有關《紅樓夢》的,題目是&ldo;寶珠&r;,二字。原句見《孟子》《盡心》篇:&ldo;孟子曰: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其身。&rdo;這裡則只擷取句中二字為題,便有諷刺詩道:

&ldo;楝取明珠玉任沉,依然一半是貪心。旁人不曉題何處,多向《紅樓夢》裡尋。&rdo;

這樣就把八股文《孟子》中的題目和《紅樓夢》連在一起了。

大概作八股文的思維方法訓練,的確有似現代中等教育數學中幾何、代數等之思維訓練,重在建立分析、推理之思維能力。而且在一定限制範圍內之分析、分解、推理,既有各種公式,又不能死套各種公式,必須善於變化。才能應付自如。有的頭腦不開竅,雖然把《四書》、五經讀的滾瓜爛熟,但一輩子也領會不了寫八股的竅門;而有聰明的兒童,讀書不久,剛開始學寫,便靈活地掌握了這種思維方法。所以在年齡上差距很大。據《制藝叢話》卷二十四記載,嘉慶時東巡奉天,學臣帶領文童接駕,有七十歲老童(即七十歲尚未進學成為秀才的老人)甚清健,為諸童領袖,參加考試,試題是《周公謂魯公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