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這次你們立了大功,倭寇既被皇家學堂一網打盡,即是大捷,有大捷就要升賞,升賞的旨意,朕已經擬定了,徐愛卿……”嘉靖看向徐昌,道:“你操練軍馬有功,為國育才,很是辛苦,此次又立此軍功,朕已告知禮部,敕你侯爵。”
侯爵……
按理說這確實算是實打實的軍功了,只是殲倭寇一兩百人就因功封侯似乎有些欠妥,不過話又說回來,眼下國無大患,在江南那邊,有個百戶官帶兵剿了七十餘個倭寇也升任了世襲千戶,更何況,這夥進京的倭寇乃是倭寇中的精銳,皇家學堂又是完勝,更不必說,徐謙在此次中的作用。
當然,嘉靖如此厚賞自然有他的用意,徐謙把自己的功勞這送給了嘉靖,如此一來,徐謙看破倭寇行藏的功勞等於是沒了,可是對嘉靖來說,畢竟是個人情,人情加功勳,這是實打實的。
徐昌倒也不推辭,連忙謝恩。
嘉靖看了徐謙一眼,道:“徐愛卿,朕曾經向你承諾,想辦法升任你為侍讀學士,只是眼下出了變故,王愛卿的事,你知道了嗎?”
徐謙苦笑道:“微臣知道。”
嘉靖嘆息道:“朝中好不容易穩定,又逢此變故,這是天不佑朕也,沒了王愛卿,這楊先生怕又要咄咄逼人了。所以這件事有了點兒麻煩,眼下你最緊要的是獨善其身,朕打算外放你出去避禍,你可願意嗎?”
徐謙咬了咬牙,把心一橫道:“微臣若是走了,陛下當如何?微臣寧願留在京師裡。”
他是絕不願意走的,一旦溜了,自己在京師的許多努力就都白費,既然如此,索性留在京師,可要留在京師,當然得撿些好聽的話,得表現出留在京師是因為擔心皇帝,也算是賣個好了。
嘉靖不由苦笑:“你的忠心,朕是知道,可是朕左思右想,還是覺得暫時放你去南京更好一些,趁著王先生還沒有致仕養病,請他在吏部調你去南京兵部任職,一兩年後,等朕漸漸站穩了腳跟,你再回來。”
徐謙依舊搖頭,道:“臣寧願在京師,至於楊學士,臣有辦法周旋。”
聽到徐謙有辦法,嘉靖不由道:“什麼辦法?”
徐謙道:“請陛下恕罪,臣不能說,一旦說了就不靈了。”
嘉靖倒是有了興趣,其實他也不願徐謙離京,現在徐謙說自己能自保,自然是好,對徐謙的本事,嘉靖還是相信的,這個傢伙做任何事都會有各種莫名其妙的辦法,有些辦法甚至超越常規,事後讓人啼笑皆非。
嘉靖道:“既然如此,那麼朕也不多言了,你似乎還有話說?”
徐謙道:“微臣的侍讀學士還算不算數?微臣的意思是,假如微臣能讓楊學士不反對此事。”
嘉靖古怪地看了徐謙一眼,想做官的人他見得多了,可是在這個風頭上還想著做官的人他卻是第一次見,話說這個節骨眼上,不是該縮起頭來做人,夾著尾巴乖乖在邊上防止明槍暗箭嗎?怎麼這個傢伙反而一副躍躍欲試,非要蹦達幾下不可的樣子?
沉默良久,嘉靖正色道:“君無戲言,自然算數。”
徐謙笑起來道:“若是如此,微臣算是放心了。”
嘉靖卻是嘆息:“你倒是放心,朕卻是放心不下,你的恩師還在杭州吧,近來身體可好?”
嘉靖沒來由地問出這麼一句,倒是讓徐謙有些緊張起來,嘉靖這意思多半有起復恩師的意思,話說恩師入閣倒也不是個辦法,可問題在於,他老人家一大把年紀,千里迢迢趕回京師來;一大把老骨頭,卻還要和楊廷和勾心鬥角,這可不太妙。
徐謙雖然平時對謝遷有幾句腹誹,可是授業之恩他卻還是記得的,當年若不是靠著他,徐謙早就死了不知多少次了,若不是憑著他的光環,哪裡會有後來的狀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