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2部分

不曾想,手剛剛碰到那洛陽鏟,先是白蠟杆鏟把變成了一堆齏粉,就連烏鐵打造的鏟子也摔落了渾身的鏽蝕,露出星星點點的小窟窿,便有了魚兒快活地在窟窿中來回穿梭遊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仲尼這句話對盜墓來者說,亦然。

實際上,“洛陽鏟”僅是在中原地區一帶這些黃土地上使用較多的盜墓工具,而且發明時間也較晚,並非通用型盜墓利器。

如果是山區,洛陽鏟很難發揮作用。可在這泥沙淤積的海底,倒是管用的緊,用起來比在那黃土地裡更得心應手。

其實,洛陽鏟並不是第一代盜墓用工具。

在古代,盜墓者探測墓穴的工具是鐵錐。鐵錐,可長可短,比洛陽鏟的實際作用還要大,而且可以在各種較為複雜的地理條件下使用。但需要盜墓者擁有豐富的盜掘經驗,才能發揮更大作用。

明人王士性在《廣志繹;江北四省》中有這樣的說法,“洛陽水土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轆轤汲綆有長十丈者。然葬雖如許,盜者尚能以鐵錐入而嗅之,有金、銀、銅、鐵之氣則發。”

鐵錐如何使用?

王士性在文章中說得很清楚了,“鐵錐入而嗅之”。

任何事物的出現人們都會給其安上一個很有意思的傳說,洛陽鏟也不例外。

傳說,當年洛陽城郊馬坡村村民李鴨子去趕集,見路邊有人用一把筒瓦狀的短柄鐵鏟子在挖洞插棚杆,很好使,一鏟子下去就能挖尺把深。讓李鴨子沒有想到的是,這種鏟子撥上來後,還能帶出不少下面的土。

這個偶然發現,讓李鴨子驚喜不已。

李鴨子為什麼驚喜?

原來其暗裡一直在做著盜墓的營生,這種鏟子無疑可以給他找墓、盜墓帶來更多的便捷。於是李鴨子靈機一動,照葫蘆畫瓢,回家請附近的鐵匠照著樣子開啟了一把,果然好用,盜墓的效率和成功率大增。

這種鏟子就此在洛陽一帶的盜墓者中使用開了。

至於洛陽鏟到底是不是李鴨子發明的,目前並沒有人能直接證明,有可能是以訛傳訛。但不論發明者是誰,洛陽鏟的貢獻還是蠻大的,甚至為各個不同的國家官方文物考古工作者使用。

所以,僅憑眼裡,劉宇浩也無法計算這把洛陽鏟究竟是什麼時間被人丟棄在這裡的。

劉宇浩苦笑了一下直起身子,不過,他並不失望,洛陽鏟多了去了不是什麼稀罕物事,倒是意外發現了洛陽鏟,起碼證實了他心中的想法。

看來,這裡在很久以前一定曾經出現過一個技術精湛的“火洞子”,而且,當年那個盜墓者也和自己一樣,是在得知了這片神奇海域的秘密後充分準備了一番才來到這裡的。

但同時,劉宇浩心中的警惕亦提高了幾許。

摸金符和洛陽鏟都是火洞子隨身不離的寶器,如果當年那個盜墓者沒有死的話,他在臨走之前肯定會帶走自己的寶貝,又怎麼可能捨得隨手丟在這裡呢?

“難道說,這裡還什麼古怪不成?”

劉宇浩暗自在心裡想了一下,隨即又否認了自己的想法,在他看來,如果真的有暗中危險,此處能度自己構成威脅的無外乎就是那黃金鯊了。

不過一條死魚罷了,真的沒什麼好怕的!

再往前面走了不到兩百米的距離,劉宇浩臉色陡然一變,眼睛睜得大大的,呆呆站在那裡足有五六分鐘都忘了再向前挪動一步。

“我了個去的!這,這是六儀三奇!”

在深印腦海中的鹿皮圖譜閃動瞬間,劉宇浩禁不住脫口將自己所見說了出來。

就在五十米開外的一處空地上,劉宇浩發現了一隻巨大無比的石質棺槨,而在棺槨周圍,又有四根丈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