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派下去的都是戶部的官員,官階不高,而且理論上他們的工作只是將賑災的糧食運過去,不能參與當地的各種管理,所以只能給朝廷上摺子,希望能派遣朝廷大員前往坐鎮。
桓衍看到奏摺,也不由皺眉思量起來。
賑災這種事,其中的貓膩多得很。按照桓衍的想法,當然是要派自己這邊的人過去,將一切掌控在手中。
然而就在此此時,桓安卻悄悄獻上了一計,「陛下當日召襄王回京,便是為了讓他與越王對上,只是這許多時日過去,兩人除了打打嘴仗,別的麼麼都沒做。依老臣看,除非有足夠的利益,否則局面只怕會一直僵持下去。」
桓衍聞言若有所思,「那你的意思是……?」
「眼下不正是一個大好的機會嗎?」桓安道,「這賑災從來都是最能收攏人心的事,既然要派人前往坐鎮,陛下不如放出訊息,說要選一位聲望卓著的皇室成員前往。」
這名望,一般來說是年紀越大越好。不過上了年紀的宗室,基本上都沒多少心氣了,不會跳出來爭這個位置。到時候再安排下面的人舉薦,把人選鎖定在襄王和越王二人之間。
如此,何愁兩人打不起來?
這確實是個不錯的法子,但桓衍心裡也有別的憂慮,「果真要將此事交給他們去辦?」
桓安低頭笑道,「這賑災,辦好了自然可以收攏人心,但若是辦壞了,豈不是辜負了陛下一片愛護之心?」
桓衍眸光一閃,徹底明白了他的意思。先放出訊息,讓兩人為了負責此事而爭搶。之後不管派誰去,另一邊勢必都不會罷休,必然會暗地裡使絆子。——就算他們不做,桓衍也大可自己派人過去使絆子,偽裝成他們做的。
如此一來,想要收攏人心的自然不可能成功,而兩人之間的樑子卻是徹底結下了。
到時候自己再派人去災區收拾殘局,這聲望自然不會落到別人身上。
「好,就這麼辦。」桓衍很快下定了決心。
於是第二日,在朝上討論此事時,就有官員提出,如今災區正是人心惶惶之時,派遣大臣,不如派遣皇室成員前往更能安定人心,畢竟他們身份不同,更能代表皇帝。
這個提議一開始被斥責為荒謬,但很快就有不少人表示了贊同。
本來這種事一直都是有先例的。之所以之前沒提出,主要還是因為桓衍如今比較尷尬,沒有兒子。
但是沒有兒子,也不代表沒有可用之人嘛!有那想得多的人,已經開始琢磨著皇帝從宗室之中抱養孩子承嗣的可能了。如果真要這麼做,那麼肯定不會選擇血脈太遠的,只能從幾個兄弟和堂兄弟之中來選。
既然如此,提前替他們造勢,也未為不可。
所以很快就有人陸續提名了幾位親王。就連漢王都在其列,畢竟他是太-祖活著的兩個兒子中更年長的。不過沒麼麼人將之當回事,畢竟人人都知道漢王胖得走不動路,進出都要人抬著椅子,怎麼去賑災?
至於先帝其他幾個兒子,存在感太弱,也很快就被排除了。
於是就只剩下襄王和越王這兩位在御前經常露臉的。尤其是襄王,陛下可是前不久才特意將他召回京城,這是為了麼麼?
要說越王本來是親兄弟,跟襄王比起來本來是佔優勢的。但誰叫他年紀小呢?而且陰差陽錯的,拖到快二十歲還沒有成親。襄王就不一樣了,住在鳳京那些年,他沒事可做,除了跟清客門人吟詩作對、詩酒茶花之外,就是不斷往後院添人了。
如今襄王府中,除了王妃之外,有品級的女人就有十來個,沒品級的就更多了。這一院子的女人,為他生了十幾個孩子——這還只是活下來的。其中有七個兒子,最大的今年已經九歲,最小的才剛出生月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