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本國人民的血汗勞動換取一個虛無的面子,除了給自己帶來心理上的愚蠢的滿足,給另一方的卻是巨大得驚人的利潤。在很多時候,我們甚至需要無常的貢獻出糧食、絲綢甚至公主,以換取短暫的和平。”
“那麼近代呢?”
………【第七十章 利益所在】………
龐勁東苦笑一聲:“近代更加糟糕,再也找不出像我們這樣心慈手、軟顧全大局、事事忍讓的模範國家。拼光了家底慘勝小鬼子之後,立刻放棄索賠,向小鬼子表現‘以德報怨’的慷慨大度。對印戰爭中,印度軍隊一觸即潰,第二天卻現我們的軍隊已經退回自己境內,並且把繳獲的軍車和裝備擦得鋥明瓦亮,連同好吃好喝養起來的俘虜完璧奉還。在南海諸島和其他島嶼爭端中,別的國家紛紛出動軍艦,果斷地進行武力佔領,我們卻只安於表幾個義正詞嚴的宣告。”
龐勁東的這些話或許說得有些太直白,也有些太激進了,讓金振宇的臉上一時變顏變色。但是龐勁東並不感到懊悔或者憂慮,因為在面見金振宇之前,龐勁東就決定不用和風細雨的方式說服對方,因為那可能根本沒有任何用處,或許只有當頭棒喝才能見到效果。
金振宇的嘴唇動了動,卻沒有說什麼,於是龐勁東干脆繼續說了下去:“不管m國這樣的級大國,還是越南這樣的蕞爾小國,都時時刻刻都把‘利益’掛在嘴上,卻惟獨我們恥於言利,豈不怪哉?!”
金振宇看著龐勁東,聲音已經恢復了平靜:“恥於言利雖然的確是錯的,但我們還是應該有更高層次的追求,那就是國際主義精神!”
“可是隻有我們恥於言利,只有我們講國際主義精神,是沒有任何用處的!因為別人對我們只講利益,不講國際主義精神!”龐勁東換了一種方式,開始大加反諷起來:“我們可以看不起這些把利益掛在嘴上的國家,它們才有幾百年的歷史?它們出過幾個哲人?它們懂得什麼叫‘大智若愚’嗎?它們懂什麼是‘上善若水’嗎?它們的語言裡有‘忍一時風平浪靜,讓三分海闊天空’這樣的閃光字句嗎?張嘴閉嘴只談‘利益’,是何等的愚蠢和市儈啊!為了一時的小利互不相讓、刀兵相見,實在是短視無知的行為!它們如果翻翻我們的古書,就會現自己實行的是‘霸道’,必定會敗在‘恥於言利’的‘王道’腳下。我們表面上看起來軟弱,實際上卻是無比強大,如太極拳一樣以柔克剛、綿裡藏針。總有一天,大家會看到我們是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實實在在就是國際上的活雷鋒,於是就會被我們感動,共同擁戴我們成為領袖,在我們的帶領下一起建立全世界的美好明天!”龐勁東苦笑著搖了搖頭,語氣變得更加感慨了:“然而,事實卻讓我們一再尷尬,我們的忍讓似乎沒有感動任何人。小鬼子得了便宜還賣乖,說什麼也不肯向我們道歉,還動不動搞一些參拜靖國神社、修改歷史教課書之類的小動作。印度人更是老實不客氣,當仁不讓的把我們的藏南改成自己的一個邦,然後還要試射原子彈,並且向全世界公佈就是為了針對我們。至於南海諸島,其中大半已經在事實上被其它國家控制了!”
金振宇搖了搖頭,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聽你的這些話,倒好像恥於言利是我們的傳統,但是我不這樣看。我們其實不是不要利益,而是要將利益最大化!那麼怎樣才能達到利益最大化呢?我的觀點是,‘欲先取之,必先予之’,說白了就是吃小虧佔大便宜!你諷刺以柔克剛的策略,卻忘記了古人曾經說過‘水能利萬物而不爭,故能勝’。用自己一時的退讓和犧牲來換取牢固的聲譽,換取他人無條件的信任,更加利於開基立業。所以,歷代群雄紛徵之時,那些傑出人物總是要剋制自己一時的**,祭出‘仁義’的大旗,把自己的軍隊包裝成‘仁義之師’,擺出‘弔民伐罪’的姿態。比如說吧,劉邦進咸陽時先要約法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