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七十萬,都分散在靠近邊疆的幾個宣慰司中訓練,其中靠北有三十萬,靠西還有南面各二十萬。京營有常備軍五十萬拱衛應天。國庫錢糧充足。”
看到眾人還不明白自己的意思,朱樉只好拿起指揮棒,在沙盤上比劃說:“除去向西攻打察合臺要經過大片的沙漠容易迷失方向外,我們可以同時從交趾宣慰司,遼東宣慰司,長城沿線城門打出去啊,如今大明錢糧充足,完全可以支援三線作戰,而且打出去以戰養戰,減輕後勤壓力。”
朱樉提出的三線作戰讓所有大將眼前一亮,紛紛將目光投向朱標,朱標看著沙盤思考後勤是否真的可以滿足三線作戰。
武英殿內安安靜靜,都等待著朱標的“一錘定音”。
良久後。
朱標接過指揮棒,他的目光落在沙盤之上,然後指著其中一個地方,語氣堅定地說道:“大明建國至今,從未面臨過如此龐大規模的多線後勤補給任務。本宮認為,在此種情況下,穩妥行事方為上策。我們必須對出征的將士們負責,確保他們無後顧之憂。因此,我建議只從遼東出發向北打進草原。原因有三——第一,我們便能充分利用先海路,後陸路,實現快速雙重補給。第二,如果選擇從長城出發,那麼後勤將會面臨巨大挑戰。隨著軍隊深入草原,我們需要投入至少十萬將士來守護漫長的後勤糧道。第三,如果南北兩邊開展,後勤運送糧草人員根本不夠,馬上就要春耕了。”
朱元璋坐在一旁,專注地聆聽著朱標的發言。當他看到朱標手持指揮棒,自信滿滿丶侃侃而談時,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欣慰之情。他意識到,自己在政治方面已經無法再傳授給朱標更多的知識,但現在卻驚喜地發現,朱標在軍事領域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朱元璋暗自想道:“看來用不了多久,我就可以放心地將皇位交給他了。”想到這裡,朱元璋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並頻頻點頭表示贊同。
聽到朱標的話,所有武將也認同的點頭,此時朱樉說道:“調給我五萬輕騎帶雙馬,我可以帶著龍騎衛只帶五日口糧從寧夏衛出發,越過賀蘭山直插和林與忽蘭忽失溫,然後轉頭向西一路掃蕩。遼東方面可以將大軍分兩路,一路往北,一路向西,如今已是春天,草原上的河水也開始解凍,大軍沿著水源將草原韃子一路掃蕩乾淨,徹底將草原劃入我大明的統治中。”
如果書架和閱讀記錄丟失了, 可以前往novel543網域,再開啟書架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