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也已經滿頭白髮了。”
朱元璋此時也認出了眼前之人,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
他想起當年那個不肯給自己調撥糧草的後勤官員,正是眼前這個滿臉滄桑丶滿頭華髮的老者。那時的顧青霄才二十出頭,如今卻已年屆半百。
歲月如梭,帶走了青春,留下了歲月的痕跡。
回想當年,戰亂紛飛,馬秀英初次接手後勤事務,發現眾多官員貪汙腐敗,唯獨年輕的顧青霄清正廉潔,堅守正義。
馬秀英當機立斷,將他提拔為主管糧草調配的主官。
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顧青霄深感馬秀英的知遇之恩,對她交辦的事情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執行,成為馬秀英的忠實支持者。
後來,明朝建立,顧青霄憑藉自身的努力,一步步晉升至地方二品大員的職位……
馬秀英與顧青霄相談甚歡,難得地聊了許久。在大理城停留了兩天後,馬秀英一行繼續踏上旅途,帶著滿滿的回憶和感慨,向著遠方前行
顧青霄站在大理城門口,看著漸漸走遠的車隊。
這時他的夫人不解的問顧青霄說:“夫君,太上皇後娘娘問你有何困難為什麼你絕口不提咱兒子的事?”
顧青霄一生清正廉潔,他的兒子也遠在亞細亞宣威布政使司做一個七品官員。
當時朝廷需要官員前往新徵服的亞細亞宣威布政使司,那可是遠離中原,條件艱苦,很多人都不願意去。
但顧青霄卻毅然決然地讓自己的兒子去報了名,他認為這是為國家效力的機會,不能錯過。
他就這麼一個獨子和一個髮妻,如今兒子遠在萬里之外,已經許多年未曾見面,書信也是最多一年才有一封。
每次收到兒子的信,他都會反覆閱讀,彷佛能從字裡行間看到兒子的身影。
而他的髮妻則更是思念兒子,常常暗自落淚。
她知道顧青霄想念兒子,但又不敢輕易提起。
她終於忍不住對顧青霄說:“老爺,我們的兒子已經很久沒回來了,我真的很想見見他。只要向太上皇後娘娘說一說,讓兒子調回來應該不是難事吧?”
顧青霄轉過頭,看著自己多年的髮妻,眼中閃過一絲堅定:“糊塗!咱兒子實在為大明效力,怎能因為老夫想他就將他調回來呢!”
他深深地吸了口氣,接著說:“大明需要他,那裡的百姓更需要他。我們不能因為個人的私慾而影響到他的仕途和大明的利益。”
髮妻默默地低下了頭,她理解丈夫的想法,但心中的思念卻無法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