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顯可以看到刀魚號的外形被霍蘭設計成流線型,這是為了減少水下航行的阻力,外形上已經非常接近21世紀的水滴形潛艇了,看起來很豐滿。
當然,最引李衛國注意的,便是兩根長長的天線,從艦艏到艦艉,中間被艦島撐起,成巨大的三角形。
顯然這就是無線電系統了,有了這種先進裝備,中華帝國海軍部,可以第一時間知道每艘潛艇的位置,在戰時,將會發揮巨大作用。
刀魚級潛艇的艏部更加圓鈍,從指揮台圍殼至艏部這一段的上甲板線幾乎與水線平行。
這個些特徵不僅表明了中華帝國海軍在潛艇設計方面的進步,更主要的是反映了中華帝國海軍充分地吸收了“暗戰”以來的潛艇作戰的經驗和教訓,拋棄了潛艇以水面航行為主的傳統設計思想,採用了潛艇以水下航行為主的設計指導思想。
客觀地說,刀魚級潛艇的設計與建造集中反映了中華帝國海軍對潛艇認識的變化。
以前李衛國就不同意在潛艇上面安裝火炮,主張潛艇只用魚鐳在水下作戰。
只不過以前中華帝國的潛艇技術不成熟,沒有無線電系統、沒有氧氣儲備系統、沒有高效能的蓄電池系統、魚鐳射程近、潛艇航速慢等等原因,迫使潛艇在一段時期內,不得不以水面航行,用甲板炮作為攻擊手段。
如今不同了,中華帝國科技高速進步,各種劃時代的高科技裝備陸續研製成功,聲吶、無線電、高效能蓄電池組、大功率柴油輪機、大功率空壓機等等,大幅度改善了潛艇裝備和效能,使得中華帝國海軍的潛艇終於擺脫了水面作戰,完全實現水下作戰。
李衛國一行人進入潛艇內部,由於潛艇噸位巨大,內部空間十分寬敞,但作戰人員卻沒有增加,多出來的空間,實際上是用來儲備更多的空氣的,因為空氣越多,水下潛航時間就越長,安全性就越高。
在艇長的介紹下,李衛國連續從艏至艉依次參觀了艏魚鐳艙,前蓄電池艙,作戰指揮艙,後蓄電池艙,主機艙,動力裝置控制艙,艉魚雷艙,船員休息倉、用餐艙等等。
在艙艏魚鐳艙裡,佈置有6具533毫米魚鐳發射管。這些魚鐳發射管是mk…54型水壓式魚鐳發射管,由江南製造局研製,可發射mk…14型、mk…27型等533毫米的魚鐳,其中mk27型魚鐳,是火箭助推增程魚鐳,是中華帝國首創。
不過因為火箭是個新領域,由李衛國提出,帝國科學院立項研究,但火箭發動機小型化是個難題,因此火箭助推增程魚鐳只是試驗武器,其目的是為了在更遠的距離上偷襲敵艦,確保己方潛艇不被敵人發現。
刀魚級潛艇總共裝備了8具533毫米魚鐳發射管,其中艏部6具,艉部2具。艏魚鐳艙還兼做備用魚雷艙、艇員生活居住艙以及艏部應急逃生艙。
之所以設立逃生艙,就是因為中華帝國最近十年來,潛艇事故不斷,大量精銳的潛艇官兵殉職,人類對海洋的恐懼,使得海軍不得不研究逃生系統。
實際上逃生系統很原始,就是利用魚鐳發射管,關鍵時刻,人員的床位封閉起來,就可以透過魚鐳發射管被髮射出去。
李衛國看到了潛艇人員休息艙內的床鋪,就像一個棺材,只不過跟魚鐳一樣是渾圓的,關鍵時刻可以當做魚鐳,直接射出去逃命。
在前蓄電池艙內,設有一層甲板,把二艙的空間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是軍官艙、軍官餐室、艇長室、軍官寢室、軍士長居住室、無線電通訊室及聲吶室等,下層佈置的是前蓄電池組,該蓄電池組由252個電池單元組成。
作戰指揮艙位於該級潛艇的中間部位,在艇內作戰指揮艙的佈置方面有所改進,該級潛艇的操縱部位、作戰指揮部位都佈置在作戰指揮艙內的同一層甲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