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就等典史運銀子過來了。這定的一成五的利息是不是太低了點?別處都是四成五成的。”上次顧秀林找林純鴻借錢,林純鴻詳細詢問了顧家工場的情況,考慮到現在工場都缺資金,林純鴻手裡又有大量的現銀,便想到了依託貨棧開設錢莊,只不過林純鴻把貸款利息定的較低,只有一成五,遠遠低於平常的高利貸利息。
“利息定高了,他們還不起我們就虧大了。”林純鴻解釋道。沉默了片刻,林純鴻又對滕餘浩說道:“工場主現在在貨棧賣棉布,除了正常收購的價格外,我們不是還收了一成的稅收嗎?你想想,要是工場主都發展起來了,那個一成的稅收可不是小數目,何必要盯著錢莊的利息?”
在滕餘浩的眼中,那幫工場主也就是小打小鬧,一年也貢獻不了多少銀子,眼睛裡明顯露出不服的神色。林純鴻見狀,故作神秘的說道:“再過兩年,僅僅是棉布的稅收就會讓你大吃一驚。”
滕餘浩不相信,林純鴻也不繼續解說,扶持鄉村小手工業是他的既定政策,即便所有人反對,他也要推行下去。
章節目錄 第十二章 鄉村瑣事'1'
倪新澤和程舒在董家灣呆了將近三個月了,一份彙報材料擺在了林純鴻的案頭,林純鴻讀得津津有味,一時忘記了睡覺,周鳳催了好幾次都捨不得放下彙報。且看內容:
……
董家灣村地處瑪瑙河邊,在這裡,瑪瑙河轉了個彎,形成了一個水潭,因此稱為董家灣村。董家灣有耕地大概有一千二百餘畝,還有少量的山坡和竹林,灌溉便利,土地肥沃。每塊地一年可以收穫兩季水稻,為了保持地力,還間雜著種植油菜,所以這裡的一畝地單產較高,一年可產穀子大約五石左右。按照村裡老人的說法,主要得益於宋代推廣的占城稻。但這裡的土地零碎,被人為的區劃成很多小塊,如東村的董子凱家有二十一畝水田,分別處在十二個不同的地方,真讓人懷疑董子凱能不能記得住他家的田在何處。
在董家灣也沒有特別大的地主,擁有土地最多的是董臣泰,也不過二百餘畝。董臣泰也是董家灣的族長,負責處理村裡的一些大小事務,威望極高。董家灣純粹的佃戶極少,按照董臣泰的說法,就是當初董家的祖先董文龍和董文畢遷移到這裡的時候制訂了學田和祭田制度。當董氏族人出現了困境的時候,由族中出錢購買他手中的土地,充當學田和祭田,供應族中的祭祀和私塾。如果這戶人家度過了困難時期,想把土地贖回時,就按照賣價贖回。幾百年來,這個制度得到了很好的執行,因此,這裡的人家大體上安居樂業。但董家灣也出現了人多地少的矛盾,因此,董家灣的生活比較閒適,勞作之餘,村民很喜歡在村頭的大槐樹下聊天。甚至還有些年輕人賭博,不過作為賭注的金額很小,主要是混時間。
董家灣有三百二十三戶人家,丁口六百七十二人,總人口一千五百八十人。有趣的是,董家灣的男人基本都姓董,而他們的媳婦基本都姓滕。原因就是董家灣和滕家河相鄰而居,董家的女人基本都嫁到了滕家河,而滕家河的女人基本都嫁到了董家灣。這兩姓基本都沾親帶故,關係較為融洽,就連祠堂也緊挨著。
我和程舒到董家灣後,第一步就是籌建商鋪。在建商鋪時,雖然我們不缺錢,也不缺木材和石頭,但人力不足。所以,我們直接在董家灣招募村民幫我們建設,除了供飯以外,還發工錢。很多村民就這樣被我們吸引過來。我們就和村民們一起勞動一起聊天,讓他們慢慢的接受我們。商鋪建好後,我們在族長董臣泰的建議下,主要賣一些鐵製農具、鹽、糖、木材、石灰以及其他的一些生活日常用品,村民們都感到比以前方便多了,也喜歡集聚到商鋪來聊天、鬥紙牌。鑑於此,我和程舒又商量著增蓋了兩個房子,專門供村民們鬥紙牌,還免費提供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