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隱約見,“書院午蔭”作額題。山門內右側,臨西峰崖下,建有石涵,其上巖垣月門,院內有屋宇一棟。這裡古柏森鬱,清溪潛跡,雖日午,亦綠陰遍地。據傳這一靜寂幽謐之所曾是蒼山書院。因而名此景為“書院午蔭”。
碧澗靈檀
沿書院與圓形房之間的進山石徑前去,幽谷深邃,巨石參差,叢林參天蔽日,陣陣清馨襲人。月門當道,由“碧澗靈檀”門額,可知已到檀林。這裡的白檀,據宋碑記載就有,有的已有千年樹齡,可謂蒼山一絕。它們不僅心空皮脫,而且樹形因地而異。巖壁上,有的橫生側出,有的倒懸翟傘;澗底裡,有的軀幹洞開,依然鬱鬱蔥蔥;有的只剩彎彎的樹幹,又新枝,是難得的“盆景”;更有的如巨蟒鑽縫抱石,勢欲拔山;有的癭瘤密聚,像貌猙獰;有的如群龍翻騰糾葛,爭欲破壁而去。真是無奇不有,世所罕見。昔人讚美它們是“長生石上種真魂”。
懸磴梯雲
步過檀林至西南絕谷深處,南嶺與西峰之間的峭壁愈往西,崖距愈窄。危崖千尋,青天一線,極目仰視,只見橋殿飛架崖間南北,金碧橫空真可謂天下奇觀。人們望之驚歎,為之讚美:“千丈虹橋望入微,天光雲彩共樓飛”。移目橋下,聳立的石磴直通橋殿之後,高懸三百餘級。拾級而上,澗風吹來,透膽生寒,一登森然一動魄,此時真是上青天!若遇雲低霧重,崖間風吹雲湧,攀登者可直入雲端。人們稱此石磴為“雲梯”、“天梯”,併名此景為“懸蹬梯雲”。
峭壁嵌珠
登上雲梯頂端,有靈官殿當面而立。其後,兩崖嵌一略呈圓形的巨大黑石,懸於殿頂上方。每逢山洪成瀑,飛流直下,一臨此石即蹤跡不見。靈官殿建於此石之前,正當洪口,竟安然無虞。這一奇怪現象,極似黑石有特異功能,因而昔人視之為山靈,稱它是“避水珠”,以至“山靈有意誇騷客,多少名流為賦詩”!其實,填塞崖澗修築天梯時,巧匠有意留下了一條暗道,以便洩洪。黑石正好嵌於兩崖最窄處,同靈官殿一起遮住了暗道。飛瀑即從石後的暗延渲瀉而下,故而黑石有“避水靈通”。由於遊人所處的位置看不到石匠暗隧,才難解這一奇異的現象。飛流直下的壯觀,攸而不見的玄妙融合一體,構成峭壁嵌珠之景,在此的確獨具特色。靈官殿東南有傳說中的水簾洞,是崖隙中溢位的山泉。
橋殿飛虹
水簾洞東即天王殿,人們習慣稱它是小橋樓殿。其前有大橋樓殿,再前是天橋。三橋飛虹並駕,至此可以盡情臨賞。天王殿迎面簷柱上所懸大草楹聯:“殿前無燈憑月照,山門不鎖待雲封”,真可謂是對奇蹟、佳境的點景絕唱。那精美的古代石雕,高的古代營造工藝,色彩斑爛優美動人的蘇式彩繪,脊飾上勢欲騰空的游龍,昂晴空的玉鳳,金碧燦爛的殿頂,配上硃紅閃光的明柱、紅牆、玲瓏的雀替、欄檻……,由天橋上凝眸這一對姊妹橋殿,彷彿已至月殿仙宮;俯視可見:崖下檀林如茵匝地,磴上行人幾不盈尺。轉側皆景,“橋殿飛虹”壯觀奇絕!尚書古碣
沿絕山獻回欄東行,至“峰迴路轉”而北,轉角處,一古碑迎面矗立。此碑龜蚨龍帽,通高3。5米,勒刻於1527年。碑額“蒼巖重修福慶寺記”,為明代貴州布政司右參政趙維藩篆。碑文撰寫與書丹,均出自明代吏部尚書喬宇一人。碑文在記載1516—152o年福慶寺重修妙陽公主真容殿(今南陽公主祠)的同時,記敘了1525年作者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劉麟同遊蒼巖所見的寺景,全文僅六百餘字,信手而成,語句質樸凝鍊;那剛勁蒼秀、結體獨特的行書,堪與文章同稱雙壁。作者喬宇,字希大,山西省昔陽縣人。他生於當朝綱紊亂的正德、嘉靖年間。史載其秉政清廉,持身嚴謹,尤能直諫君過,以致被迫辭職回籍。劉麟,字元瑞,江西安仁縣人,官工部尚書,是馳名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