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七年,秋雪為君寶產下一子。 君寶開心不已,冥思苦想後,為孩子其取名為張虛之。 希望兒子可以虛心向學,虛懷若谷,虛極靜篤,成為一名清心寡慾,寧靜致遠的有道之士。 眼見秋雪比自己結婚早, 人家都有了孩子,而自己結婚更早些,卻到現在,肚皮都沒動靜,小冬瓜不禁很是鬱悶。 “為什麼人家能生,我就不能生呢。”她向項南抱怨道。 “生孩子這種事,都是看運氣的。不要急嘛,也許我們很快也就有了。”項南勸道。 小冬瓜還是有些不悅,但是沒辦法,只好點點頭。 項南也覺得此事有蹊蹺。按理說他和小冬瓜結婚也兩年了,夫妻關係一向都很和諧。但就是沒孩子,實在有點奇怪。 他猜測可能是其中一人有不孕之症,比如輸卵管堵塞、蝌蚪成活率低等等。不過沒有合適的儀器,他也沒辦法做詳細檢查。 不過有沒有孩子,對項南來說,其實影響不是很大。 因為他此行最重要的目的是武功,至於其他,都是小事。有也好,沒有也沒關係。 …… 正德七年七月, 劉六劉七起義軍慘敗於濟州,劉六授首,劉七率軍轉戰江浙一帶。但因為南方多水, 渠道縱橫交錯,民眾以船為馬。 因此劉七的騎兵,在江南一帶,難以施展開。最終節節敗退至通州狼山,隨後被官兵圍困致死。 劉六劉七起義失敗後,朝廷終於可以集結兵力,再度到河洛平叛。 京營兵丁、晉陝邊軍、湖廣士兵、江浙團練,一起向河洛一帶進發,給叛軍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之前,他們之所以能苟活,主要是因為朝廷兵力分散。叛亂四起,不得不分兵四處滅火。 但現在,大的叛亂都已經被剿滅,只剩下零星不點兒的叛亂,因此朝廷得以集中兵力討伐。 朝廷的兵大多訓練有素,身經百戰,而且裝備齊全,經驗豐富,因此很快就將這些叛軍打得一敗塗地。 再加上身處包圍圈中, 想逃都沒法逃,於是也只能是束手就擒。到九月份時,河洛一帶,三十六家反賊,剿滅的就有十餘家。 剩下二十餘家或接受招安,或困獸猶鬥,但下場都已不言而喻。無論招安,還是繼續抗爭,最後結局差不多都是個死。 …… 項南眼見於此,也做好了準備。 就在朝廷大軍兵臨城下時,項南已經掛印封金,率領眾門人,離開洛陽城,返回了老君觀。 當然,除了鄧昌等人之外,還有三百人的精銳隊伍,都是項南這兩年來精挑細選的,既有天賦又有忠心,準備帶回老君山傳承太極門的武學。 因此等朝廷大軍趕到時,見到的只有滿城百姓,以及衙門裡供著的朝廷賜下的聖旨、玉印,以及道服等等。 而府庫之中,白銀、黃金、糧食,全部編列在冊,一毫不缺。 領兵的內閣首輔楊一清見此情景,都不禁感慨不已,“真不愧是有道的真人。” 他一路領軍平叛,所到之處,基本都是十室九空,田園荒廢,白骨盈野,市井蕭條,唯有洛陽周邊數十里地,安樂平和、富庶昌盛。進到城中,更是繁華熱鬧,堪比京城。 若不是有道真人,哪能管理的這樣好。 …… 楊一清隨後前往老君山拜會項南。 但是等來到山上後,卻從徒弟口中得知,項南已經四海雲遊,不在山上。 只留下了一首詩,“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署名,太極真人。 楊一清看到這首詩,愈加欽佩項南的操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真不愧是有道之士。 “大人,這太極真人屢屢違反聖意,皇上下令是要將他遞解回京的。”屬下的偏將建言道。 之前,朝廷多次讓項南公開歸順,並帶兵協助平叛,項南都予以了拒絕。因此正德帝很是不滿,這次命楊一清平叛,也早早下令,要將項南逮捕,遞解進京,問他一個違逆聖旨之罪。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楊一清擺了擺手。 先不說項南是有道之人,保境安民,有功在身。就算是真的要抓他,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他看得出來老君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難怪當初劉瑾率一萬大軍攻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