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重,也不會因為她的過世而心生死志。寶玉對黛玉的感情也很深,可是在黛玉亡故之後,還不是娶了心中不喜的寶釵,最後也沒追隨黛玉而去,而是選擇出家了事。但是寶玉的出家,黛玉身死是一個原因,更根本的原因是賈家的敗落吧?否則為什麼在賈家沒被抄家之前,寶玉沒有出家,而是選擇了娶寶釵?何況賈敏過來之後,感覺到林海和賈敏的感情雖然不錯,但是還沒有到了生死相隨的地步。因此第一個觀點是無稽之談。
至於林海到底是因為官場傾軋還是正常死亡,賈敏不好說。但是她知道,巡鹽御史這個位子看似誘人,可是實在是不好做。官場上的風雲變幻,伴隨著家族的起起伏伏,誰也說不準。若是將來有個萬一,還不如現在全身而退的好。因此賈敏道:“朝堂上的事情我不懂,不過老爺若是不做官,從此時間就多了,也省著孩子們整天抱怨父親忙碌,和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少,這倒是好事。不在把時間浪費在案牘之後,老爺正好有餘暇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年少時候未完成的心願也儘可以努力達成。”
賈敏迂迴的以孩子和林海想做的事情為武器,增加林海辭官的籌碼。但是同時她也讓林海考慮清楚。在現代,她見多了,很多每天上班忙碌的工作者,一旦退休之後變得無所事事。空閒時間多了,適應不了,後來報了不少活動班,重新填滿生活才罷了。而且在職的官員和致仕的官員,門庭若市到門庭冷落,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都是正常現象,這個心裡落差也需要調整好。這個時代可比不了現代的生活豐富,林海才四十多歲,真要退下來,又少了官員走情拉關係,閒暇時間大把大把的,他不能把時間都消磨在後院,頤養天年,含飴弄孫似乎也早了點,林海總都有個生活寄託吧?有點事情消磨時間吧?
其實林海心中雖然隱隱約約的有這個念頭,但是他從來沒想過致仕,剛才的話,不過是話趕話,感嘆李大人的遭遇而隨口那麼一說,如今被賈敏這麼一說,一下子怔住了。受儒家入世的思想影響,而且又深沐皇恩,讓林海辭職,這樣的事情他做不出來。
良久,林海嘆道:“自從先祖比干被商紂王剖心而亡,我林氏子弟雖然忠心為國,但是再不肯做那‘出頭的椽子’,按照儒家的‘中庸之道’行事,因此雖然家族淵源流傳,也有出色的子弟建功立業,但是再無一個出類拔萃的能夠在青史留名,這也是我們林家子的一個遺憾。父親呆在翰林一輩子,窮首皓經,埋頭苦作學問,想著著書立說,從而添補這個遺憾。只可惜壯志未酬身先死。我自認為沒有父親的才學,雖好金石,也比不得先賢,再說,家族重擔都繫於我一身,我不可玩物喪志,捨本逐末,因此科舉入仕,家族的心願我是無力完成,只能看霽玉他們這一代的了。”
林海最終沒有做出隱退的決定,讓賈敏有些失望。不過賈敏轉念一想,只要林海有這個念頭,她在天長日久的潛移默化,最後林海未必不會上書致仕。所以現在不成,不表以後沒機會。隨後,賈敏聽到他吐露出來的家族“秘事”,驚訝的嘴都合不攏,目瞪口呆。名留青史?這個心願也未免太大了一點吧?古往今來,不知道多少才學昭昭之人,可能能夠把名字留下來的,不過是千萬分之一,想著名垂千古,實在是不亞於登天。不過林海不說,賈敏還沒注意,歷史上林姓的名人還真是少,與比干這個先祖的大名實在有些不符。
“老爺,我有個主意不知道妥不妥當?”�